产后的1~2周会有出血情形,也就是所谓的恶露,如果出血量超过500毫升便称为“产后出血”。由于产后出血无法预期,为了降低其危险性,建议在产前要定期做好产检,而产后则应该多按摩子宫,并特别注意出血的状况。
一般足月的孕妇,绒毛间的血流量每分钟约600毫升,等胎盘剥落后,需依赖子宫肌肉层的收缩以压迫血管止血,如果子宫本身收缩不良,或是胎盘留置而影响子宫收缩,将造成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从传统定义来看,生产后出血超过500毫升称为“产后出血”,事实上,顺利的阴道生产出血量也往往超过500毫升,剖宫产则为600~800毫升。在怀孕过程中,正常孕妇的血浆量会增加50%,因此可以耐受1000?1500毫升的出血,而不会产生贫血的症状。
产后出血所造成的影响,轻微的会导致贫血,严重的则可能引起出血性休克、急性肾衰竭、酸中毒,甚至死亡。
产后出血可分为几种类型,生产后24小时以内发生的产后出血,称为“即发性的产后出血”,而在生产24小时以后发生的出血,则称为“迟发性的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项:
1、子宫收缩不良
这可能是子宫过度扩张的结果,导致原因有多胞胎妊娠、巨婴、羊水过多。此外,造成宫缩不良的原因,还包括产程过长、急产、前次子宫收缩不好、绒毛羊膜炎、催产素使用不当及全身麻醉。
产后为何大出血
2、胎盘留置
如:植入性胎盘、残留胎盘或副胎盘。
3、产道裂伤
由于产程过快或过长,造成会阴部、阴道、子宫颈或子宫裂伤。
4、凝血功能异常
上述状况如果变得严重进而导致失血过多,则会消耗体内凝血因子,引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变。另外,严重的妊娠毒血症、羊水栓塞或败血症,也可能造成凝血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