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分娩的产妇,有些可能出现抑郁的症状,这些对于家庭和新生宝宝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家人在此时一定要帮助新妈妈尽快度过这个阶段,特别是丈夫,需要对妻子有更多的关心和包容。
产后抑郁 丈夫关怀最重要
孕育、分娩,产妇经历了一个由女人到母亲的转变,生理、心理及角色等的转变,易使产妇情绪波动而产生心理疾病。产后抑郁就是产后常见的心理疾病。有研究表明,国外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为8%~50%,其中重症抑郁的比例为8%~15%,而国内发生率大概在5.5%到17%左右。产后抑郁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导致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性格、行为障碍及家庭关系的不和睦。其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多表现为疲乏、易怒、焦虑、恐怖和抑郁,流露出对生活的厌倦,有的产妇有思维障碍,迫害妄想、甚至出现伤婴或者自杀行为。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众多的研究认为,可能与内分泌激素的改变、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有关。
内分泌因素:
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着增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这些激素突然迅速撤退,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大脑活动。
遗传因素:
遗传物质基础发生病理性改变,如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以及基因突变等均可发挥致病作用。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心理因素:
孕期妇女的功能状态,在许多方面处于明显低水平,如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活力,以及由于身体健康问题而引起的功能受损,这些状态一直持续到产褥期,故对孕产期的各种刺激都可能引起心理异常,其中常见的心理应激有非计划妊娠,对妊娠分娩的恐惧、担心婴儿健康、婴儿性别、对母亲角色的不适应等均可造成心理压力,当心理冲突不能解决,可能导致产妇抑郁症的发生。
社会因素:
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丈夫的关心程度、家人对婴儿及产妇的满意度、产妇家庭的和睦程度、经济能力、婆媳关系的和谐程度、产妇自己的工作取向和孩子照管情况)的缺陷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另外,产妇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对其的关心、治疗、指导、随访等也是社会支持系统的组成部分。
既然产后抑郁严重影响产妇的家庭和宝宝,产妇该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态以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对此我们有如下建议:
1.培养夫妻平等的特质,彼此尊重、体谅、欣赏其差异性。重建夫妻平等的社会价值观。
2.强化彼此间的沟通(包括与丈夫、家人或其他成员等),多一点关怀、坦诚、倾听和赞美,避免互相歧视。产妇产后应有一个安静、舒适、生活方便的环境休养,丈夫和家人要多给予饮食、情感上的支持,精神上的爱抚,尤其是丈夫在此期要多付出些,给妻子创造一个心情愉快、适应妻子机体恢复的环境,顺利地度过产褥期,也是全家人的幸福。
3.生育和养育是家庭事件而非女性一人的职责,故整个家庭每一个成员须调整自己,共同经历角色转换。
4.女性要在认知上不断自我成长和自我突破,做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认识自己的价值,并肯定其角色重要性。在照顾孩子的同时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抽时间作一次全面的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