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重视接种 让宝宝健康从接种疫苗开始
家长是孩子接种疫苗的主要执行者。在宝宝出生后,应及时办理预防接种证,并请接种人员做好记录,以便按照规定程序完成以后的接种,为宝宝建立健康防线。
不过,现实生活中,常常有漏打、迟打疫苗现象。有些家长,不重视预防接种,甚至还说,自己小时候也没有打过疫苗,不也没有事嘛。此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误解,家长认为有些传染性疾病已经绝迹,因此,没有必要让孩子接种有关疫苗。
其实这些想法是不对的。首先国家规定的疫苗,都是针对传染性强,易对孩子健康产生重大危害的疾病,疫苗接种不容忽视。
其次,人体接种疫苗后,需要一段时间才会产生免疫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内的抗体会逐渐下降,疫苗种类不同,抗体下降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有些疫苗需要进行多次接种,剂次之间有一定的日期间隔要求。长时间延迟、漏种或者提前接种可能会降低接种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
沟通:分清类别 为宝宝做正确决定
据了解,目前我国疫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疫苗是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如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等。二类疫苗是指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的疫苗。不过这两种分类只是行政分类,而不是医学分类,一类疫苗由于为国家免费提供,因此其范围受到国家经济能力和疫苗供应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随着条件的成熟,许多曾经的二类疫苗也逐步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如甲肝疫苗、麻风腮疫苗,在2007年以前都曾经是二类疫苗,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现在也都是一类疫苗了。
很多新手家长也提出,在疫苗接种时有替代疫苗可以选择,并多为进口疫苗,那么是不是进口疫苗就比国产疫苗好呢?其实不论哪种疫苗,只要在我国正式注册,获得批准上市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价格上的差异在于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毒株及其培养工艺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产生抗体数量的多少,防疫时间的长短,副反应的大小等方面的区别。
总之,家长要明确,一类疫苗必须接种,至于二类疫苗或者替代疫苗,则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家庭经济条件、孩子的生活环境等综合考虑,适当选择,可以请专业医务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观察:细心观察 防止不良反应
专家介绍,疫苗对人体而言是一种异体或大分子物质,在注射进人体后,通过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免疫力的同时,也可能会发生一些除正常免疫反应以外的其他不利于机体的反应,称之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因此为了保证安全,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如果孩子身体不适,就暂时不要接种。
接种疫苗前,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特别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如果出现哭泣、睡眠不安等情况,要引起重视。如果家长无法确定是否可以进行预防接种,可以由医务人员进行确认。
接种完疫苗,必须让孩子在接种场所休息30分钟,观察是否有过敏等异常反应,不可擅自提前离开。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但很容易被家长忽略。
回家后,应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发烧。流行病学专家贺雄教授提醒各位家长,一般打预防针后发热很少超过38.5℃,而且往往都是一过性的。如果体温不超过38.5℃可以不用特殊干预;若超过38.5℃,可以给孩子服用不含阿司匹林成分的退热药一次,即可退热。若体温再次上升或者持续高热不退,多是感染疾病引起的发热,此时家长应特别警惕,要及时带孩子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