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
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某些饮食习惯及偏食、挑食等原因,孕妇从日常膳食中摄入的维生素K的量常常不能满足自身需要,也因维生素K的吸收波动于15%〜70%以及维生素K不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新生儿因维生素K缺乏、血液凝固机制发生障碍而罹患新生儿出血症,表现为皮肤淤斑、紫癜及内脏出血。
据调查,中国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病率城市为1.84¡ë、农村为2.86¡ë,平均为2.40¡ë。又因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比牛乳中低,约为2微克/升,而母乳喂养婴儿每日摄入量仅1~1.5微克,
维生素K缺乏时,骨骼中的非胶原蛋白不能转化为功能性非胶原蛋白,致使骨基质不能成熟难以矿化。临床呈现为骨质结构异常,儿童表现为佝偻病及骨质疏松。同时维生素K还有增进钙储存、减少尿钙分泌量的作用,对预防孕妇和乳母骨质疏松、儿童佝偻病都有积极意义。另外,因病情需要而控制饮食及长期服用抗生素等情况,会继发引起维生素K缺乏而发生出血倾向及出血,这种情况属于医源性出血。
在日常膳食及正常肠道环境中,肠道菌丛可以合成维生素K,但量较少,难以满足人体需要。
在有脂肪及正常量胆汁和胰液的肠道环境中,食物中40%~70%的维生素K可被吸收。控制饮食以及长期服用抗生素干扰肠道微生态环境,可导致维生素K缺乏。
新鲜蔬菜是维生素K的良好来源,每百克绿叶蔬菜可提供50〜800微克的维生素K,而牛奶、奶制品、肉、蛋、谷物、水果及其他蔬菜中含量则较少,每百克有1〜50微克。为预防新生儿出血,孕妇应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深绿色蔬菜的摄入量。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孕妇摄入了充足的维生素K,由于胎盘运转维生素K的个体差异较大,胎儿不一定都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K,因此,新生儿必须注射维生素K以预防新生儿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