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宝宝补钙,是家长们一直聚焦和关注的话题;对于钙制剂的选择,很多妈妈更是各执己见,容易“随波逐流”。然而,对于钙制剂类型的选择,育儿专家提醒各位家长,补钙产品的含钙量、吸收率、溶解度、生物利用率等方面都需要考虑,而安全性更是最重要的选择标准。
纵观国内外,碳酸钙是当前最主流的补钙产品,究其原因,是因为碳酸钙的含钙量高于其他的钙(如乳酸钙、葡萄糖酸钙、醋酸钙等),生物利用度高。简言之,碳酸钙的最大优势就是服用同样重量的钙制剂,摄入的钙元素会更多,从而减少了宝宝的胃肠负担。美国药典药物情报(USPID)中介绍的16种口服补钙制剂中,10种为碳酸钙;美国非处方药手册收载的50余种钙剂中,碳酸钙占据高达21种。
传统碳酸钙颗粒的诸多弊端
虽然碳酸钙具有含钙量高的突出优势,但传统的碳酸钙又存在以下不足,尤其是对于婴幼儿,使很多妈妈对碳酸钙望而却步:
①溶解度差,钙质溶解后会有沉淀,影响钙质的吸收和口感。
②溶解后呈碱性,钙的吸收需要胃酸参与,对本就胃酸分泌能力较差的婴幼儿来说会增加胃肠负担,且容易刺激宝宝娇嫩的肠胃。
③钙质服用后在胃内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发生反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宝宝腹胀,小婴儿还会引发吐奶。
④难溶的钙与食物中的草酸等结合容易导致便秘,过量服用会有结石风险。
腹胀!吐奶!胃肠刺激!便秘!结石!这些问题让普通的碳酸钙颗粒蒙上了安全性不佳的阴影。那么有没有解决办法呢?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