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返回

展开导航

朋友圈里耸人听闻的谣言,你曾相信过哪一个?

妈妈网 | 编辑:妈网小编
导读微信作为生活中常用的社交工具,由于其应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为人们之间交流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很多谣言兴起的发源地。许多所谓的科普文章在朋友圈中大肆传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其中不乏一些伴以“耸人听闻”字眼的文章,明明一眼就能看出是赚取眼球、博出位的文章,却让有些人看到后惶恐不安、纷纷转发。事实上,只要稍微具有常识的人都能识破其中的“噱头”,今天,小编就来为各位盘点一下。

  微信作为生活中常用的社交工具,由于其应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为人们之间交流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很多谣言兴起的发源地。许多所谓的科普文章在朋友圈中大肆传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其中不乏一些伴以“耸人听闻”字眼的文章,明明一眼就能看出是赚取眼球、博出位的文章,却让有些人看到后惶恐不安、纷纷转发。事实上,只要稍微具有常识的人都能识破其中的“噱头”,今天,小编就来为各位盘点一下。

  一、科技类谣言

  典型代表:晚上不关WiFi会危害身体健康

  类似的文章曾存在于很多人的朋友圈中,文章煞有其事的列举了一个实验:在一个房间里放置两台路由器,不间断的运行;另一个房间则远离WiFi信号。两个房间里都放着一个器皿,并种有水芹和豌豆种子。经过研究人员12天的观察记录后,发现没有路由器的房间种子都正常生长,而有路由器的房间种子死亡。由此说明,不关WiFi睡觉会危害人体健康。

  这个看似合理的实验却存在诸多疑点,相关专家已经进行过辟谣: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高频率高能量的电磁波(如X射线)属于电离辐射,而生活中常接触的手机、电脑、WiFi设备等发出的低频率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长时间地接触电离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而科学研究中尚未找到证据能证明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害。

  二、育儿类谣言

  典型代表:长期给宝宝吃伊可新会导致维生素A过量

  家长都知道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有助于促进宝宝骨骼、身高、牙齿、视力的发育,预防小儿佝偻病以及缺铁性贫血,国内儿保医生都会建议从宝宝出生起每天服用1粒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由于恶性竞争或其他一些代购的蓄意诋毁,也或者为了抓眼球、蹭热度,总有一些人打着各种幌子,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故意抹黑伊可新(就因为伊可新是维生素AD的NO.1)。虽然达因药业已经使用法律武器扞卫自己的品牌形象,谣言的源头也已删除了不实内容,但“长期给宝宝吃伊可新会导致维生素A过量”的言论仍然在一部分家长当中流行。

  《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防止方案》、《佝偻病早期综合防止方案》、《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等权威指南中明确建议:婴幼儿每日口服维生素A1500IU-2000IU,维生素D400IU-800IU,并坚持到3岁,每日按照这个剂量补充维生素AD是最为安全、有效的。而伊可新的两种剂型均在此范围之内,完全符合规定。另外,有造谣者利用伊可新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一栏造谣生事,断章取义地理解为“长期吃伊可新=过量、中毒”。事实上,是需要满足“长期”而且“过量”两个条件,才可能会产生慢性中毒。对于这一点,《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和《儿科学》都给出了解释:

  急性中毒:一次补充大于30万IU会导致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每天摄入5-10万IU,连续服用六个月以上,才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以粉色伊可新为例(含有维生素A2000IU/国际单位,维生素D700IU/国际单位),即一次服用上百粒的粉色伊可新或者每天吃几十粒连吃半年,才可能会导致中毒现象的发生。因此,家长只要按照说明书每天1粒给宝宝补充,完全不会出现任何过量问题。另外,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考虑,家长可以多关注一些具有专业医学背景的育儿科普账号,例如戴耀华、张思莱、蒋竞雄、郑玉巧、黄蓉等,而不是一味地追捧所谓海外育儿辣妈,一来是国情不同,二来医学科学是很专业的领域,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专业背景,经验之谈并不能解释任何问题,仍要用科学和数据说话。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