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网特稿】在经历了2010年山西“高温暴露”疫苗风波,以及江苏狂犬病假疫苗事件后,疫苗在公众心目中的安全感曾一度急剧下跌。而近日,湖南省3名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名婴儿不幸死亡,再次将疫苗安全问题推到风口浪尖上。
接种疫苗本身有一定风险,但这不是造成疫苗事故的主因。翻看近几年发生的疫苗事件,多出于疫苗安全问题。如何处理“疫苗事件”,除了严谨调查与处置个案之外,还需要反思疫苗安全链的体制。 而这一点,外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疫苗事件频发,我们需要反思疫苗安全链的体制
外国对疫苗事件的处理
对于疫苗事件的处理,国内外最先的做法都是召回问题疫苗,而差别在召回的速度和彻底度上。这一点,加拿大做得最好。多亏于他们独有的“全国联网医疗数据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不仅能做到准确、迅速,而且一支也不会少。
加拿大“全国联网医疗数据库”记录有三部分内容: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和购买处方药病人的全部信息。由于每个加拿大人(也包括非公民的永久性居民)都有独一无二的医疗卡号,因此任何一项医疗记录都能清晰找到时间、地点和责任人,无法涂改、删除,包括你在何时、何地接种了何种疫苗,都可以查得一清二楚。
政府召回疫苗依靠的正是这一数据库。由于发放工作由官方进行,只需从数据库中找到相应批号疫苗所发放的范围、网店和数量,以及已接种者的姓名,就可以把所有问题疫苗一支不少地找出来。
在看看此次疫苗事件涉事的疫苗召回情况:目前已公布涉事的两批疫苗约15万人份,约45万支,目前已经全部追溯到去向,其中大部分销往湖南,广东省流入3600支,贵州省相关疫苗均未出库。我更想知道的是,能不能追溯到人?何时能追到?
对于召回问题疫苗,国外还有一种更彻底的处理例子。2009年,英国出现首例注射宫颈癌疫苗死亡案例,在不能确信与疫苗有关的阶段,英国卫生部门暂停了这项国民接种计划。这种暂停是整体暂停,而非暂停某个批次疫苗的使用。
英国暂停的做法是为了打消民众的“疫苗犹豫”,等待调查结果重建疫苗信心。因为具体情况不一样,但是英国的做法有一点是广大父母最需要得到的回应:身处漩涡之中仅凭一句“希望市民放心”的表态,难以化解父母们揪心的“疫苗犹豫”,有关部门和涉事企业不妨再做得彻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