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返回

展开导航

中国制造何时转守为攻,以品牌赢得国人,赢得世界?

妈妈网 | 编辑:妈网小编
导读三重压力之下,中国大而不强的制造业能否挺住并且雄起,升级为中国智造或中国品牌,是拷问每一个企业的现实难题。

  三重压力之下,中国大而不强的制造业能否挺住并且雄起,升级为中国智造或中国品牌,是拷问每一个企业的现实难题。

  7月1日,是中国加入WTO 15周年。这一天的来临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外资将可以进入几乎所有的行业,政府对本国产业的保护角色将大大削弱。

  同时,从7月1日起,中国海关的关税将逐步迅速地递减,甚至直接降为零。其实从近两年中国与韩国、新西兰乃至澳洲签署的双边自贸协定就可以看出这一趋势正在加快!

  对于国内的制造业而言,如果放在三年前,他们还不会感觉到什么,甚至自信满满地宣称不惧任何海外对手。那时的中国似乎准备收购世界的资源。但现在,经济降速、外贸下降情况下,企业所进行的痛苦的转型升级刚刚开始,对互联网的把握还处于懵懵懂懂之际,面对骤然进一步大开国门的形势,其中的压力与挑战可谓是空前的。这三重压力之下,中国大而不强的制造业能否挺住并且雄起,升级为中国智造或中国品牌,是拷问每一个企业的现实难题。

  而更大的危机在于对物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国人对国货深深的失望感。这一点在今年初的马桶盖风波中显露无疑。从最初的电子产品、奶粉,奢侈品,到后来的食品饮料,甚至演绎到现在的马桶盖,国人对国货的不安与焦虑印象终于因一篇文章而点燃,成为“两会”的私下话题。

  人们责问:中国制造怎么了?为什么前15年的发展,15年的保护成就了许多企业的大,但成不了企业的强?这些企业家究竟是干什么吃的?

  其实,真不用那么气恼,也不必那么悲观,中国企业虽然相比发达国家的某些企业还有些差距,但相比十多年前差距已经明显缩小,而且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收购海外技术和品牌了。未来十多年,将是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的高潮期。过去,我们吸引的是外资,但现在,世界艳羡的是中国“钱袋子”。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