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新生儿更高达24.4%,相当于每八个儿童就有一个,每四个新生儿就有一个,因为用药不当发生不良反应,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
同时,据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30000名儿童,因用药不当致聋,陷入无声世界。100多万聋哑儿童中,30%以上因为用药不当产生的毒副作用所致。
媒体报道,我国每年约20万人因用药不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致死,1/3是儿童。
……
一系列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孩子用药安全的隐患,就在每一个家长身边。近期,央视播出的儿童安全用药公益片:《因药致聋女孩的无声诉说》, 5岁女孩付浠诺,3年前就因高烧用药不当致聋。2005年央视春晚红遍全国的《千手观音》舞蹈节目,21位参演聋哑演员中,18位是两岁左右发烧时,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药物性耳聋”。
药物性耳聋,是药物使用不当产生的毒副作用所造成,又称为药物中毒性耳聋,是药物中毒比较严重和常见的一种,这些致聋药物称作耳毒性药物。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几大类,包括: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非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氯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甲硝唑、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等;
【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吲哚美辛等;
【心血管药物】: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硝酸甘油等;
【抗疟疾药】:奎宁、氯喹等;
【利尿剂】:呋塞米、布美他尼等;
【抗肿瘤药】:顺铂、卡铂、奥沙利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
【中药】: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等。
在我国,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不当,是最常见的药物致聋的原因。此类抗生素由于抗菌广、杀菌快,在各类疾病治疗上被广泛使用,包括平时的感冒发烧,都会用到。
分析显示,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的孩子,绝大部分因为携带了药物致聋基因。这些基因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毒副作用极其敏感,可以引起耳蜗、前庭等关键性听力器官发生严重“病变”,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害。
我国新生聋儿中,约60%的听力障碍是由“耳聋基因”引起的。假如夫妻双方均为隐性携带者,他们从新生儿到成人阶段都不了解自己携带了导致耳聋的基因,很大程度上会孕育出一个基因突变体的患儿。
同时,由于携带与没携带此类药物致聋基因的孩子,表明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想要孩子避免不当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避免“一针致聋”,唯一的途径就是做基因检测,而且越早做越好。
对此,2015年10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专门就“新生儿安全用药基因筛查”项目下达文件,指出“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组建研究团队,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开展基因筛查技术的评估,为国家应用和推广有关技术提供相关证据支持。”
2014年1月,辽宁鞍山5岁女孩,因为感冒发烧,不当使用头孢唑肟及红霉素静脉滴注致死。2012年8月,湖南株洲,3岁男孩,因为感冒发烧,不当注射清开灵注射液、头孢他啶、利巴韦林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幸死亡……
关于用药不当造成不良反应,发生药物中毒,一方面原因是儿童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尚未成熟和完善,使用成人药导致用药剂量过度而造成。在国内,90%的药物没有适用于儿童的剂型,没有“儿童版”,多数是成人药的“减量版”,对于药品说明的“儿童减半”、“小儿酌减”,家长基本“靠掰靠猜靠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