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天气渐凉,儿科医院里不仅挤满了感冒、发烧的患儿,呕吐、腹泻的孩子也日渐多起来——轮状病毒又来了。
在我国,每年秋冬季均有一个婴幼儿腹泻的高峰期,主要由轮状病毒(rotavirus,RV)引发,称为轮状病毒腹泻或秋季腹泻[]。但关于轮状病毒腹泻,家长们仍存在很多误区,一起看看吧!
1.秋季腹泻只是普通拉肚子,不用担心?
虽然被称为“秋季腹泻”,但感染了轮状病毒可不仅仅是让宝宝拉肚子。
轮状病毒感染潜伏期约24~48小时。有的患儿无症状,或是症状较轻,仅表现为轻度腹泻。但较重的病例则表现为突然起病,水便样腹泻(如蛋花汤样),每天3~10余次。病初1~2天还常伴有呕吐,也可先于腹泻半日发生。超过三分之一的患儿发烧可能超过39℃[1][2]。由于呕吐、腹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还可能导致死亡[2]。
近年来研究发现,轮状病毒为全身性感染,可侵犯多个器官[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表现为惊厥、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Reye综合征、癫痫、类脊髓灰质炎综合征等;
√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可能引起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肝炎和肾脏损害;
√合并心肌炎,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其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胰腺炎等。
此外,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营养物质需求相对较多,腹泻时大量营养物质丢失,还严重影响生长发育[1]。
2.秋季腹泻是自限性疾病,不需要用任何药物?
“自限性疾病”是什么呢?就是不用治疗自己也能好,我们主要是做好对症处理,以缓解宝宝不适。虽然秋季腹泻的自然病程为7~10天,但少数因消化道功能紊乱未恢复者可能较长[4]。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立场文件指出,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5]。轮状病毒肠炎虽然是自限性疾病,但感染后仍不可大意,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积极对症处理。补液和补锌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基石,补液用以预防脱水,补锌用以减轻腹泻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目前,国内常用的补液方式为口服补液盐[6]。
3.轮状病毒只感染婴幼儿?
2017年WHO腹泻病实况报道中表明,腹泻病是造成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全球每年约有52.5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病。但其实,这一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7]。
一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显示,至少43%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可检测到一种病毒,其中轮状病毒最常见,其次为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8]。
由于婴幼儿胃肠道的生理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胃液及消化液的分泌量相对较少,导致胃肠道防御能力差,容易受到轮状病毒攻击。一项在我国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超过60%轮状病毒感染都发生在1岁前,约90%感染发生在2岁前,几乎所有儿童在5岁前都感染过轮状病毒[9]。
表1:全国5个地区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年龄分部及总结[9]
4.腹泻期间应该暂停母乳?
早期进食可以改善感染引起的肠内渗透压,缩短腹泻病程,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2016年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指出[9]:
急性腹泻病期间,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开始后应尽早恢复进食。给予与年龄相匹配的饮食,婴幼儿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应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年龄较大儿童,饮食不加限制。尽可能保证热量供应。
由于轮状病毒肠炎主要排出大量水样便,易引起脱水、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所以一开始便要给予患儿更多的液体预防脱水。脱水对患儿有危险,应及时评估发现脱水并及时纠正。
表2:急性腹泻病患儿在不同脱水程度时的表现[6]
5.轮状病毒肠炎得过一次就有终生免疫力?
感染过轮状病毒后,身体一般会在感染后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保护力不强。Velazquez等人报道了自然感染轮状病毒后,对再发感染的保护率为38%[10]。因此依然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增强抵抗力,防范再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家长们再仔细小心,轮状病毒可能还是不好防:轮状病毒在环境中不易自行失活,较易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它可以通过含病毒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呼吸道传播,污染的玩具、书籍、衣被、便器和手等间接传播[3];用普通肥皂洗手并不能有效预防轮状病毒,常用的消毒剂也难以完全灭活轮状病毒[11]。
到底如何防范?2017年WHO指出,预防腹泻的主要措施有[12]:
√获得安全饮水;
√使用经过改良的卫生设施;
√用肥皂洗手;
√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婴儿;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食品卫生;
√有关感染如何传播的健康教育;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WHO建议从幼儿6周龄(6周龄≈1.5月龄)开始尽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在感染之前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保护[5]。
若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资料:
———————————————
[1] 江载芳,申昆玲,沈颢.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Dennehy PH. Rotavirus Infection: A Disease of the Past?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2015;29(4):617-35 .
[3] 方鹤松. 小儿腹泻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2.
[4] 魏升云, 张淑珍, 方鹤松. 轮状病毒肠炎研究进展[J]. 临床儿科杂志, 2004(6).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otavirus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January 2013. Wkly Epidemiol Rec. 2013; 88(5):49-646.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7):483-488.
[7] 世界卫生组织.腹泻病.2017年5月2日. <http://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iarrhoeal-disease>
[8] Ramani S,Kang G.Viruses causing childhood diarrhoea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Curr Opin Infect Dis,2009,22:477-482.
[9] 曾玫, 陈洁, 龚四堂等. 中华儿科杂志. 2010;48(8): 564-570
[10] 刘丽利, 黄永坤, 魏群德. 轮状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4, 10(12):759-762.
[11] Dennehy PH. Transmission of rotavirus and other enteric pathogens in the home.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0;19(10 Suppl):S103-5.
本内容由默沙东中国提供支持
10-2021-CN-ROT-00180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