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2.53亿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18%。随着二孩、三孩全面放开,儿童药市场需求持续高涨,推动儿药市场加速扩容。行业预计,2022年我国儿童药市场规模或将超过2000亿元。
与此同时,儿童药品短缺、药企研发动力不足等行业问题也亟待化解。为保障儿童用药需求,近十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儿童药物研发生产。政策红利下,不乏更多企业抢滩布局,而对儿童药市场极具洞察力的达因药业总裁杨杰也给出了对行业趋势的最新预判。
普药“内卷”,个性、高端或成新机遇
有了国家政策的大方向指引,儿童药市场逐渐热闹起来。但随着入局者变多,儿童药的另一个问题逐渐暴露——药物同质化开始“内卷”,尤其是常规药品。
我国的儿童药企大多扎堆在呼吸道、消化道类药线,不同厂家生产的同品类药物,剂型、规格差别不大。仅我国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引起不适症状的小儿酚黄那敏颗粒的批文已高达283个。
与之相反的,精神类、心血管类、肿瘤类、免疫及内分泌疾病等高端用药,以及罕见病药物,却少有问津,存在明显的短缺问题。但由于儿童专用药物研发周期长、难度大、回报低,是多数药企不愿布局的根本原因。
对此,善于在困境中捕捉机遇的达因药业总裁杨杰却持另一种观点,她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疾病谱的变迁将会带来儿童药市场结构调整,以神经精神系统用药等为代表的高端用药将扩大整个市场容量,而个性化给药将是未来儿童用药市场的新热点。”
我国儿童药供给正呈现“过剩”与“紧缺”共存的割裂格局。部分病症药物研发同质化“内卷”,无个性化创新,产能过剩;而儿童血液、免疫及内分泌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近几年有高发趋势,却严重短缺。如此一来,突破口便集中在高端用药的研发上。
在个性化给药方面,国家相关政策也不断倾斜。今年的会上,农工党中央便提出推动国内儿童用药个性化调剂,建设个性化给药的标准化体系,建立低龄儿童个性化给药(临时调配)关键技术等平台。
在研发创新是源动力的儿童药领域,能稳住,以技术沉淀打磨实力的企业,在面临市场新变化时,往往更能够精准接住“需求”,并持续做大做强。这也是为何他人眼中的“高门槛”却成为杨杰和达因药业的“垫脚石”。
长跑15年的“坚守者”
比起“儿药领军企业掌门人”,或许儿童药市场的“长跑者”更贴合杨杰。
2007年,杨杰正式掌舵达因药业。有过7年儿科医生临床经验的杨杰怀着“改善儿童用药短缺难题”的冀望,带领达因药业毅然向儿童药研发转型。
搭建一个完整的儿童药产品体系,是达因药业“专业化”的第一步。“既然选择了做专业的儿童药企,第一个难题就是了解有多少品种能够支撑儿童药这一战略选择。”杨杰认为,儿药研发不能只布局常见病和多发病,高端用药、罕见病等都需要布局,这是儿药企业的使命,也是收益之外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为此,达因药业更换设备、搭建平台、组建团队、创新技术,不断扩容产品体系。在洞悉儿童多动症、孤独症等神经精神类高端药物临床需求的上涨态势后,达因药业大举布局神经精神类用药研发。如今达因药业40多个品种的在研项目中,精神类用药所占份额最大;十三五专项5个项目有2个都是儿童精神药。
罕见病药物和重症药物的研发布局也没落下。今年1月,达因药业用于治疗手足口病重症的注射用盐酸石蒜碱硫酯收到NMPA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临床试验的开展获得同意。
低龄儿童个性化给药这个现实难题,达因药业也已攻坚多年。
个性化给药即通过制剂创新,让药剂更适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病理。2016年,达因药业投资近亿元,在北京兴建了一所专注高端儿童制剂研发的儿童药物研究院,依托其人才技术优势,达因药业实现了缓控释制剂和特殊给药途径,如经肺给药、经皮给药、口溶膜等技术创新。
在谈及2021年的最大成绩时,比起亮眼的销售成绩,杨杰更关注高端制剂创新研发方面的突破:儿童用药矫掩味关键技术平台和口感评价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儿童肺部给药、口溶膜剂等高端制剂研发方面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面对儿童药市场的新机遇,杨杰用“破圈、融合与创新”三个词概括目前达因药业的以变应变。其中,创新被杨杰看作“永恒的话题”。
15年来,杨杰带领达因药业从困境中走出,是“长跑者”也是“坚守者”。这种慢成长的踏实也是一家企业、一个行业走的长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