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商情报网发布相关预测分析称:我国的改良型新药已经逐步迈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且有望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准。近年来,改良型新药在我国医药行业方兴未艾,在儿童药赛道,更是一个热门议题。
相较成人药,儿童药研发技术难度大,利润空间小,“劝退”了很多药企。面对仿制药竞争激烈、开发新靶点愈发困难的局面,改良型新药对药企来说是一个极具优势的方向。对于儿童用药,通过改进剂型、口味、用药方式,是提高安全性、依从性和可及性的关键,今年上半年获批的12款儿童药中,有7款都是改良型新药。
改良型新药具有的天然优势,以及接踵而至的儿药利好政策,让许多站在儿童药门外犹疑不前的药企看到红利,相继入局分一杯羹。除了新入局的药企,也有如达因药业在“量身定制儿童药物”坚持多年的儿童药企,早已为风口的到来打好了基础。
需求“吹”出的改良型新药风口
改良型新药,是儿童用药困境下的一条“便捷出口”。
长久存在的儿童专用药缺口,让“小儿酌减”成为儿科诊室里心照不宣的用药标准,而这个模糊的标准暗藏巨大的安全隐患。
儿童的脏器未发育完全,比成人更敏感,药物耐受性也更差。但因国内儿童专用药占比不足2%,本该谨慎用药的儿童不少时候需要服用成人药,这就导致我国的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居高不下。
2019年到2021年,我国0-14岁儿童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0.2%、7.7%和8.4%,总体站位仍相对较高。儿童群体急需更加符合其生理、心理的新剂型、新口味、新规格药物。
2016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改良型新药(2类新药)迅速在中国医药领域洒下点点火星。
在改良型新药的众多细分赛道中,最适配儿童用药需求,前景最广阔的便是创新制剂。创新制剂的概念包括制剂技术的革新、药品递送系统的创新甚至延伸到药物包装形式的创新,通过对剂量、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改良,以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依从性、剂量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更具临床优势。
但改良型儿童新药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部分药企“为改而改”,仅将普通片剂改成分散片、缓释片、胶囊等,就拿去集中报产。这样的“改良”,并未在儿童用药依从性、精准性上有明显改善,且技术壁垒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对比之下,达因药业在儿童改良型新药研发这条道路上的持续深耕,便显得有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