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存在巨大的市场缺口。据Insight数据库信息显示,目前我国药品批准文号数超过20万个,但儿科专用药物只有3000余个,占比不到1.5%,而与之不匹配的是2.53亿儿童占到了我国总人口的18%。
市场需求决定行业发展。近十几年来,儿童药市场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再加上政策利好频繁,不少新老玩家都盯上了这片有爆发潜质的蓝海。尤其是老牌药企达因药业,近两年的业绩还持续逆势上扬,是一个相当成功的行业样本。
不过,面对行业内外的躁动,达因药业总裁杨杰却一直保持着冷静、克制。这种冷静是由她的“入行”经历决定:从一名儿科医生到医药代表,直至成为一家儿童药企的掌门人。30来年的翻山越水,让杨杰意识到,儿童药市场打不了闪电战,因为看似壮阔的蓝海实则暗礁重重,药品的研发、创新是一场长跑,它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沉淀。而这,也是达因药业守得云开的关键。
从旁观者到局内人
1985年,对医生这个职业心怀崇敬的杨杰在医学院毕业后,如愿被分到了一家医院,并因为“挑战性高”而选择了儿科。但那时的杨杰一定想不到,7年后,自己会因为相同的原因脱下白大褂,进入制药领域。
在多年前的一个采访中,杨杰曾透露离开医院的原因:科室不受重视,工作没有挑战,看不到更多的疑难病例。要知道,在90年代,儿科专业还曾因为没人读,被教育部取消,可见当时儿科的尴尬境地。
1994年,杨杰已经是一家台湾制药公司的销售经理。彼时,她再次因为“挑战性”离开舒适区,加入初创的达因药业。因为能力出众,杨杰在2007年升任总经理,并成为推动达因药业转型再出发的关键人物。
2020年初,在中国入世的大环境下,国内的医药企业因竞争力弱,只能改革自救。达因药业虽在心血管、糖尿病、儿童保健、抗感染均有涉足,但泛而不精,缺少特色大单品,而杨杰凭借在医疗、医药行业20多年的摸爬滚打,做出了避开竞争激烈的成人药赛道,聚焦儿童药的战略调整。
彼时儿童药市场尚显荒芜,达因药业的转型无异于二次创业。为了搭建完整的儿童用药产品体系,杨杰带领达因药业建新厂、更新设备、创建儿药科研平台。
在她的推动下,达因药业先与山东大学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培养工程硕士,大量引进专业人才;还与山东大学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合作建立儿童制剂联合实验室、儿科创新药物产学联盟,以产学研模式,形成研发、市场应用的正反馈循环,并成立了国内首个儿童药物研发技术中心,以及北京达因高科儿童药物研究院。
此外,杨杰将量身定制儿童药物的理念贯穿研发经营的全环节,为了科研力量的持续发展,达因药业每年投入科研项目的费用都保持在总营收的5%以上。对于儿童用药,“研发难”是绕不过去的挑战,但杨杰用“慢就是快”的打法,带领达因药业一点点积淀技术,打磨核心竞争力。
目前,儿童用药研发环境步步向好,疾病谱变迁也正催生新的儿童用药市场机会。而多年的沉淀,给了达因药业跃迁行业领军企业的底气。
洞悉三大潜力赛道,持续创新
杨杰曾在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时浅析当下儿童药市场的三大潜力赛道:疾病谱变迁下,有高发趋势的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等;罕见病和肿瘤药;以及符合儿童临床需求的高端制剂。目前,这三大赛道也是达因药业的发力点。
在达因药业布局的15类儿童专用药中,精神类药物所占份额最大,5个“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也有2个是儿童精神药。对精神类药物加大投入,也是为了缓解疾病高发趋势与相关量身定制儿童药物匮乏的困局。目前,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盐酸托莫西汀口服溶液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在高端制剂研发方面,达因药业早在2016年就建立了北京达因高科儿童药物研究院,主要开展经肺给药、经皮给药系统、矫味与掩味制剂技术等研究工作。
2010年9月,杨杰等人的学术成果——《儿童用药口感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刊登在《中国医药》,从儿童适宜剂型及其掩味需求和策略出发,对比分析了各种口感评价方法的概况、优缺点和应用,为儿童口服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得益于不断的研发推进,达因药业已实现了儿童用药矫掩味关键技术平台和口感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口溶膜剂、肺部给药等高端制剂的研发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目前,达因药业已立项儿童专用药有40余个,从常见病、多发病到罕见病,覆盖儿科所有领域。
在杨杰的办公室,挂着一块书法匾,上书“天道酬勤”。从儿童用药行业的下游一路攀爬到上游,杨杰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而她和达因药业也成为了一个行业的注脚。在未来,儿童用药难这场长跑也还需要“杨杰”们的持之以恒去打造更多行业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