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被动投入,主动投入的效果更明显。当一个人自发选择投入的时候,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个投入的过程本身就是令人愉快的。此外主动投入因为会带来幸福的感受也能促进内啡肽的分泌,所以会让人有更强烈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经历了被动投入的孩子会消极看待投入,相反经历了主动投入的孩子会将投入积极运用。因此为了孩子的幸福要尽可能减少他们被动投入的频度,提高他们主动投入的次数。那么孩子就会了解主动投入的快乐,并渐渐具备将被动投入转化为主动投入的能力。
让孩子能够主动投入的第一个方法是教会他们养成积极的态度。托马斯•爱迪生经历了数次失败之后并没有将这些失败看做是单纯的失败,他认为这些失败说明了它们都不是正确答案。因此当人们问起他为何从不厌倦研究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在研究的时候并不将其看做是工作,我认为研究是一种快乐的玩耍。所以我就是始终在快乐玩耍生活的人。”
有人曾说过如果不能避开的话就把它当做是愉快的经历。《论语》中提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积极的态度会让人在面对无法避免的事情时给予人快乐的力量。如果想让孩子了解投入的喜悦,那么最适当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先养成积极的态度。
第二个方法是让孩子们自己树立目标。主动投入的基本是自发性投入。那么孩子必须先设定自己的目标,才会为实现目标而投入。
最后一个方法是绝对不要操之过急。投入并不是匆忙而就的。在登山的时候如果原本是3 小时完成的路程决心在2 小时内完成的话,就会从一开始就匆忙向上爬。从那个瞬间开始的“2 小时内必须登上山顶”的压力就此产生。相反,如果决定4 小时完成的话就能充分地享受登山的乐趣。黄隆文教授将这个称为“慢慢思考”。在慢慢思考的时候不会有心理上的负担,也能够让人主动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