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热贴,《北大推荐生牛人之最》,我看完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江苏南京师大附中的匡超,他被媒体冠以“推荐第一人”,这位个性张扬的少年,不仅以“匡夫子云”起笔,模仿太史公的笔调,指点江山,而且口出豪言说:历史选择他,是为了改造世界。他成绩优秀,文理兼修,素质超强,多次在省物理数学竞赛中获奖。我最欣赏的是他略带自负、敢于展示自我的个性,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如此自信、个性张扬的孩子呢?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人性最闪光的东西。恩格斯曾说过:“个性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可惜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只注重知识结构的构筑,而忽视了孩子个性的塑造,从而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孩子分数高,办起事来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不少品学兼优的学生内向胆小,不敢充分表现自我。这对于孩子今后就业、走向社会很不利。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对孩子的个性进行塑造:
1.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挥洒个性的机会
在和同伴交往中,孩子需要自己动脑判断,需要体现自己的力量,于是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激发,可以锻炼初步的社会活动能力。孩子在此过程中逐渐认识了自己,并磨炼出自己的个性品质。因此,我们要积极地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交往条件,让孩子多与同龄伙伴接触。
2.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
有时,孩子已经很努力地去做某一件事,但仍然达不到大人的要求,此刻,他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鼓励。家长千万不要责备打击,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呵护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可以陪他一起探讨,怎样做才能完成得更出色。亲朋好友来访时,偶尔谈及孩子,父母可以适当地拿些孩子的作文、绘画或小手工制作等,给他们欣赏。亲友的赞叹声,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孩子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自信心慢慢就树立起来了。
3.多给孩子提供磨炼的机会
当孩子有一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后,家长可以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一件事。碰到困难,家长可以教给他一些方法。经过磨炼后,得来的成功,会让孩子在感受喜悦的同时,不断增强抗挫折能力,就好比戈壁滩上的白杨,经得起沙尘暴的考验。
在北大的推荐生中,很多孩子都有多项科技小发明,具有创造力,比如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的杭州学军中学的邵林博,被誉为“明天小小科学家”的他是杭州少年科学院的院长、奥运火炬传递手。很多家长觉得,这样优秀的孩子很难得,我家的孩子没那个天赋。其实每个孩子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在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方面,家长也可以进行引导。
1.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爱迪生说过,好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好奇心既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发明创造必须具备的条件。要允许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即使孩子的想法再荒唐、再异想天开或不切实际,家长都要给予支持和指导。要全力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家长能解答的就要帮孩子解答,不能解答的要引导孩子通过问老师、查找百科全书、上网搜索等途径解决,直到弄懂为止。查找答案的整个过程父母都要参与陪伴,这样能提高孩子的探索乐趣。
2.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孩子的创新意识需要从小就培养。父母可以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儿童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双手的灵巧性得到锻炼,促使孩子大脑最富创造性的区域得到开发。父母还可以给孩子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有助于开发智力的玩具,对诱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重要。这样的玩具可以是智力拼图、魔方,一般组合式而非成品的玩具(如积木),或可拆可分的、多用途的玩具,更能促使儿童发挥创造力。自主性绘画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所谓自主,不是模仿,也不是让孩子自己随便涂鸦,而是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在懂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可以先教会孩子知识和技巧,在此基础上让他自主绘画。
在北大推荐生中,有些孩子是靠出色的文笔受到了幸运女神的青睐。比如说江苏海门中学的朱臻慧,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写作能力非常突出,已经出版了12万字的武侠小说《在江湖》,目前正在创作续集。而很多孩子,甚至连平时的作文都写不好,写作又是每一次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许多家长都为此愁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