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机、电视、电脑……暑假成了小宝贝们的宅男宅女“封闭训练营”。对父母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今天就跟着我们来改造一下家中的小小御宅族吧。
带着阳光的童年记忆
你的童年是什么模样?或者,你儿时期待的童年是什么模样?
7岁的时候,也就是家中小宝宝现在的年纪,几乎在每个夏天的早晨,早餐一结束,所有邻居的小孩都会出来玩;大家在街头巷尾和树林小径探险,或爬树,或捕捉草丛里、树叶上的蚂蚱、小蝴蝶。直到天色暗了,一行人才会浩浩荡荡地,带着脏兮兮的身体,拖着受伤的膝盖,满心欢喜地踏入家门。玩了一整天之后,当你黏着妈妈躺在沙发上,她会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轻轻地对你说:“你闻起来像阳光一样!”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闻起来也像阳光一样,但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宅。如果室内也有某种味道(电脑荧幕清洁剂?塑胶DVD 盒?),那会是现今孩子们专属的气味吧。
你家有小宅男宅女吗
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不厌其烦守着少儿频道不换台,是否盯着电脑废寝忘食,是否独自一人整天看漫画?任凭窗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就是不肯挪出家门一步。这些可都表明,你家的孩子正慢慢步入小“宅”男“宅”女的行列呢。
国外研究的结果显示,孩子们长时间玩游戏机的几率是骑自行车运动的3 倍;在1996 年到2006 年之间,自行车运动量下降了33.2%。就算是去上学,也并没有增加孩子们在户外的时间:在1969 年,家住学校1000 米距离以内,6 岁到17 岁的小孩,有87%是走路或骑自行车上学的。到了2004 年,这个比例下降到48% (9~15岁的小孩)。
多项研究显示,经常且未经规划的野外游玩会让孩子更聪明,更平和,更自律,更合作以及更快乐。回顾户外锻炼带给我们的好处吧: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近距离接触身边鸟类、昆虫和植物的机会;许多次筋骨损伤和自行车擦撞造就而成的强大韧性;还有,因为知道就在大门外面,每天都有探险和惊喜而感到的开心。
那孩子们自己是否意识到他们已成了眼下流行词的“代言人”了呢?其实“宅”是一种生活状态,对孩子们来说也一样。每天在家无忧无虑地看着电视,玩着游戏,抛开上课时的学习压力,还躲开了令人头痛的暑假补习班,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每天如出一辙的生活内容渐渐变成了常态。
可作为家长, 相信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宅”起来吧。孩子应该是天真烂漫,活泼开朗的,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可看着孩子每天与电脑相伴,与机器“对话”,和父母的谈话却越来越少,哪个父母会不忧心忡忡呢?!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如果缺少与外界的沟通,会失去很多培养生活能力的机会,将来就可能出现人际关系疏离、语言表达不畅、不善于控制情绪、自信心不足等问题,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所以作为家长,要先了解孩子“宅”的原因,然后才能“见招拆招”。 一起来看看,我们拒绝让孩子们外出玩耍的心态以及一些父母们试验过、能够克服这些心态的方法
障碍1 :“太不安全了!”
媒体上有关儿童绑架和交通意外事件的可怕报导泛滥,让爸爸妈妈们紧张万分的儿童伤害事件,更是让人觉得时代变化,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宝贝们实在需要投注更多的注意力,将他们的安全放在自己生活的重中之重。家长们普遍的想法是让青春期前的孩子到外面去玩实在是太危险了。
在户外,有些事情确实是有风险的;但是,把孩子们关在家里面,也同样有它的危险。例如,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报告指出,大约每三个美国小孩,就有一个体重超重,抑或是即将超重,这会增加他们得Ⅱ型糖尿病,心脏疾病和高血压的几率。毫无疑问的,我们理当意识到让孩子出去玩有可能――通常很少――有危险,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让他们出去玩而造成的更普遍的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