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枫妈妈说枫枫是一个没主见的孩子,具体表现是带她上街买衣服,问她喜欢什么样的,她说“随便”。妈妈拿起一件红色的带帽衫问她好不好,她点点头;如果妈妈再拿起一件蓝色的水手服问她,她仍旧是说好;其实不管妈妈拿起多少件、问起多少次,枫枫都会说好。吃饭也是一样,“宝贝儿,晚上想吃什么?”“随便。”不仅是面对这些涉及吃、穿等日常生活的问题,即使是现在已经快上小学了,要在暑期报什么样的特长班、选择是学跆拳道还是舞蹈,也一概是“无所谓,听妈妈的。”
“小时候她这样,我觉得这孩子听话、懂事,让人省心。但是越来越大,我就觉得她是不是没心眼啊?也太没主见了,这样下去,学习肯定好不了。太让人操心了。”枫枫妈妈非常担心女儿的“没主见”在学校会受欺负,表现在学习上会是一种不认真、不积极的态度。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认为“听话就是好孩子”,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渐渐认识到这种没有主见的小朋友,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家长包办代替,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差,不仅表现在性格特征上,也会影响学习和生活,在群体竞争中处于劣势。
于是开始担心,但是往往不得要领,虽然是“怒其不争”,却也无济于事。
其实孩子的这种性格特征,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的,很大程度上造就孩子这种性格的真正原因就是家长自己。一方面,家长很强势、很主观,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决定了。久而久之,孩子便行成习惯,缺少独立思考与自主选择的意识和愿望了。另一方面,家长总认为自己是给孩子空间了,比如枫枫妈妈的问话:“晚上你想吃什么?”
这对于小朋友来说,其实是一种漫无边际的开放性问题,可以想象的空间太大,反而等于没的选。我们可以换一种问法,“宝宝是想喝粥还是吃面条?”
“面条。”如果宝宝选择了,妈妈可以用抽丝剥茧地方式再问:“是打卤面还是炸酱面?”
孩子有可能暂时不能明白二者的区别,妈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提示,“打卤面是放木耳、黄花和肉肉的。炸酱面有豆芽、黄瓜、萝卜丝当菜码,用黄酱和肉炒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