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返回

展开导航

道德智能低下的孩子生活中难以生存

妈妈网 | 编辑:denghuiyang
导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孙云晓:我一向认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因此,《10岁之前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一书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这本书中,韩国前教育部长、首尔大学教育专家文龙鳞教授说,道德智能低下的孩子将无法适应10年后的社会,我不仅完全同意这个观点,甚至认为道德智能低下的孩子已经难以适应今天的生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孙云晓:我一向认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因此,《10岁之前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一书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这本书中,韩国前教育部长、首尔大学教育专家文龙鳞教授说,道德智能低下的孩子将无法适应10年后的社会,我不仅完全同意这个观点,甚至认为道德智能低下的孩子已经难以适应今天的生活。

  许多人可能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危言耸听。据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发现,88.2%的少年儿童在回答“父亲主要关注你哪些方面”时,首选“学习成绩”;回答“母亲主要关注你哪些方面”时,学习成绩的比例也是位列第一,达到78.7%。近半数少年儿童认为“父母只关心我的学习成绩”。

  在很多人看来,应试能力是孩子的第一能力,只有会考试才会有前途。可是,他们可能不清楚,今天的考试正在悄悄地向素质教育转向。前几年某银行举行一场招聘考试,考试内容不是坐在那里解答考题,而是应聘者不分学历,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宿舍生活,从而评价他们与人相处的方式和区分是非善恶的标准。最终发现,在被聘用的人中,普通学校的毕业生要比一流大学毕业生多。与学习成绩相比,企业把员工的道德品质看得更重。

  中国的父母可以联想一下自己的孩子,如果您的孩子去经受类似的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考察,情况会如何呢?

  让我们来看一个悲剧。

  2003年5月,14岁的任有志(化名)为了争取保送重点高中的机会,在对手的面条里放了老鼠药,碰巧另一名同学也吃了一些面条。结果,两名同学都中毒身亡。

  这是一个成绩一向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因害怕对手在最后一次模考中超越自己,在考试前走入歧途。

  或许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可是,偶然性往往为必然性开辟道路。也就是说,在这个案例中,蕴藏着许多极为普通的常见因素,如渴望成功、害怕竞争、难以克制等等,这是相当多的孩子都可能具有的心理特点。而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正是道德智能水平的差异。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