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返回

展开导航

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多参与讨论

妈妈网 | 编辑:denghuiyang
导读对某个东西或情况有着不同的意见,这对孩子而言,将会成为很好的经验。当孩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意见不同时,他就会逐渐丢掉唯我独尊的思考方式,进而还会拥有把他人的意见吸收成为自己想法的技巧。

  对某个东西或情况有着不同的意见,这对孩子而言,将会成为很好的经验。当孩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意见不同时,他就会逐渐丢掉唯我独尊的思考方式,进而还会拥有把他人的意见吸收成为自己想法的技巧。

  交流能力是所有基本能力的根源。大部分人认为,交流能力只是单纯有着好口才的能力。其实不然,交流能力不是单纯的说话,而是沟通与交流的结合。

  沟通的基本是听与说,不过,这里还包括一种,那就是通过提出想法与意见,创造出第三种见解。因此,像这样的沟通交流过程,是要积累理论能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理解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的。

  我的三个小孩常常为了不起眼的小事,各持己见。从要阅读的图书的内容,到看完一部电影后的感想,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等,全部都有各自的意见。不过,孩子们这样有着不同意见,反而对培养交流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对某个东西或情况有着不同的意见,这对孩子而言,将会成为很好的经验。当孩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意见不同时,他就会逐渐丢掉唯我独尊的思考方式,进而还会拥有把他人的意见吸收成为自己想法的技巧。

  而对我们来讲,这样的经验不需要到外面就能获得,在家里就可以拥有这种机会,这是多么幸运的事!

  我会寻找很多可以让孩子提出各种不同意见的方法,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生活中的讨论。从书籍、电影、音乐这一类针对感想的讨论,到孩子自己的错误等日常生活的讨论,我从不限定其范围。甚至要做一道鸡肉料理时,我也会把孩子们聚集到一起,讨论要如何做才会更美味可口。只要有一点可以相互有意见往来的事,全部都是讨论的对象。

  不过,讨论并不是一开始就进行的很顺利,起初,孩子们只会把自己的感受摆在前面,并提高嗓门强调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

  此时,我绝对不会向着某个孩子,或替他们下结论,因为任何一个讨论都是没有正确答案的。我只是静静地在旁边聆听孩子们从头到尾的攻防,当他们来询问我的意见时,我才会以参与讨论者的身份,说出我的意见。

  当讨论成为习惯之后,在面对讨论时,孩子们的态度开始有了改变,渐渐地相互之间可以认同及接受对方的意见。从一开始“只有我的意见是对的”,逐渐转变为“你的意见也有道理”,或“原来你是这样想的”,“我觉得你的意见反而比较正确”……

  在培养讨论习惯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想出自己的意见,也会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且还可以将他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综合,这样在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的综合概括能力。

  此外,因为要将自己的意见有说服力地向他人传达,因此自然会提升理论能力,交流能力也随之提升。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