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返回

展开导航

家长有哪五妙计可以赐给孩子好成绩

妈妈网 | 编辑:denghuiyang
导读想让孩子成绩好,实质上就是要学习能力强,学习能力包括学习兴趣、专注力、记忆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和保持孩子认知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钻研精神,延长孩子对某一事物的专注时间;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记忆所见所闻;有意识地多问孩子“为什么”,让孩子动脑筋去探索;把生活中的事物作为道具,教孩子学以致用。这五个方面是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法宝。

  想让孩子成绩好,实质上就是要学习能力强,学习能力包括学习兴趣、专注力、记忆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和保持孩子认知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钻研精神,延长孩子对某一事物的专注时间;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记忆所见所闻;有意识地多问孩子“为什么”,让孩子动脑筋去探索;把生活中的事物作为道具,教孩子学以致用。这五个方面是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法宝。

  孩子成绩好的秘诀

  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总是希望儿女当个成绩好的学生,至少不希望是个差等生,成为班级或者年级的拖油瓶。

  客观来说,我不赞成父母苛求孩子在成绩上总要拔尖,过分以成绩为指标。但确实,成绩中等以上的孩子总是让父母少操不少心,在兴趣培养上会更加自如。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在学龄前很难知道孩子将来成绩如何,一进入学校后,有的是拔尖生,有的是老不及格的学生,不论是好是差,父母自己很困惑,为什么自己孩子会这样呢?是遗传吗?是天生注定吗?是由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决定的吗?一团糊涂。

  在我对中学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父母是公务员、医生、教师等职业者,孩子的成绩、修养、学习习惯等各方面都比较好;父母是生意人、在外务工人员等职业者,孩子比较顽劣,成绩差些。这样看来,父母职业决定了孩子的成绩?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父母的职业只能证明一种表面现象。而实质也非常简单,就是说从事前者这些工作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比较用心,自身的素养也比较高一些;而父母如果是生意人或者务工人员,一来很少有时间亲自教育孩子,二来自己的文化素质相对差些,难以形成有效的家教。追根到底,还是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绩优劣。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撇开职业论,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家长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又能掌握一定的方法,那么家长无论是什么职业,都有可能把孩子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学生。

  可以说,你是否在孩子2岁到6岁之间开始学前习惯培养,大体能决定孩子今后成绩的好坏。你在孩子学前多花费一些精力,培养一些好习惯,孩子在上学之后,就可以让你比别的家长少花很多精力。譬如种树,刚刚种下,你花点精力,呵护着别长歪了,以后就不用怎么操心,笔直笔直往上蹿;倘若在幼苗时长歪了,以后必须花成倍的精力来纠正,甚至一辈子就耗在这儿了。

  想让孩子成绩好,实质上就是要学习能力强,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学习能力的本质是什么。学习能力包括学习兴趣、专注力、记忆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这五个方面。这些能力得到适当的培养,想当一个成绩中上的学生,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让孩子成绩中上,并不需要特别的秉赋,正常孩子的智商基本能达到。

  而培养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我们完全可以寓教于乐,在孩子2岁到6岁时,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培养。

  妙计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兴趣,学起来就很难受;有兴趣,多么辛苦,也有干劲,所以我把兴趣培养放在第一位。我见过太多成绩一般的孩子,因为他们把学习当成负担,极端排斥,应付了事,逃课,不去上学,这样就谈不上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了。我调查过一个孩子,家长把他撵到课堂上,他等家长一走就逃出来,对学校和课堂非常排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听不懂老师所讲的,觉得跟坐监狱一样无聊难受。但是他在打麻将、玩游戏等方面却是高手,能力超常。他的家庭条件在农村中相对优越,经常有亲朋好友聚在家里打麻将,他很小就学会打麻将和各种赌术,而学习和做作业在家庭中是很陌生的一项活动。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由于环境影响,家长把他的兴趣和智商吸引到麻将等活动上,学习成了特别陌生的一个领域。相反,如果家长有意识把他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把麻将和学习倒个个儿,那么他有可能在学习上超常,在麻将上很陌生。

  因此,我们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然后才能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家长有打麻将等娱乐活动,如果家里有孩子,最好不要弄到家里来打,这样可以避免孩子把兴趣转移到不该到达的领域。

  如何培养兴趣?所谓的兴趣,其实就是一种好奇心。也就是要培养和保持孩子认知事物的好奇心,乃至追究的习惯。从两岁开始,孩子已经对外面事物感到很好奇,一方面,父母要带他认识事物,在玩乐中引导他认识事物的名称、颜色、形状。稍微有逻辑思维后,经常跟孩子探讨为什么,了解事物的本质和性能,买本《十万个为什么》,与孩子一起阅读。

  孩子会意识到,哦,我来到世界上,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事物,为了了解更多的为什么。孩子对事物做出了解以后,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说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玩,可以问孩子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拿来干什么用?孔雀为什么要开屏?如果孩子不知道,可以引导孩子到书本上寻找答案。通过“为什么”的探讨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了解事物的兴趣。如果一个孩子对任何事物、任何现象都无动于衷,说明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兴趣方面的培养,不论对生活还是对自然,他都是茫然的。到了学习上,他不知道学这些有什么用。总之,学习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充满好奇心。

  这一点很容易做到,父母平时可以以无知的身份向孩子讨教,跟他一起寻找答案,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逐渐形成习惯。对父母来说,举手之劳,对孩子来说,受益终生。

  孩子天生对外界事物是有好奇心的,两周岁以后的孩子就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在长大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被越来越多的活动和兴趣所吸引,如果没有引导,他们的好奇心将慢慢消失,觉得事物原本如此,不必追究。因此,父母要在每天的生活中,花点时间引导和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也就是保持孩子学习的能力。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