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返回

展开导航

家长要教给孩子的3种体验是什么?

妈妈网 | 编辑:denghuiyang
导读记 者:现在的孩子都习惯了在家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和聊天。孩子们没有闲情到户外,更没有闲情走进没有人工痕迹的大自然。孩子们没有接触大自然的体验,其结果会怎样呢?

  记 者:现在的孩子都习惯了在家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和聊天。孩子们没有闲情到户外,更没有闲情走进没有人工痕迹的大自然。孩子们没有接触大自然的体验,其结果会怎样呢?

  闵乐夫:孩子过度地与电视、电脑交流,会疏于跟人、跟大自然的交流。他们整天待在家里,不知季节的变换,不知万物的生长,会幼稚得不知西红柿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藤上,不知莲藕是长在旱田里还是长在水里。

  城里的孩子到了户外,也是只知人工开发的第二自然,不知原生态的第一自然。这种缺失对他们的认知、情感的发育是很不利的。世界除了城市,还有广阔的农村;除了人工堆造的假山,还有人造不出的真山;除了人工湖,还有天然湖;除了人工草坪,还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天然草原。孩子不到第一自然去看看,就感受不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就体会不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关系。只有从纯净、无污染的第一自然回到充满噪音、尘土、废气等污染的城市,孩子们才会知道极度开发、过度开垦、疯狂消费不仅不会造福人类,而且还会毁了人类,孩子们的节能意识、环保意识才会由此得到自然而然的强化。

  记 者:孩子们习惯了衣食无忧、出门有车、进门有空调的富足生活。他们不知何谓贫困,何谓拮据,何谓上不起学、吃不起肉、住不起房子。孩子们对弱势群体一点儿不了解,会对他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闵乐夫:孩子没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体验,怎么知道“粒粒皆辛苦”、珍惜碗中的粮食?孩子没有“一滴汗水摔成八瓣儿”的劳动体验,怎么知道生活的艰辛、挣钱的不易?有些孩子觉得自己生来就应该享受幸福、享受父母的劳动成果;他们没有艰苦生活的体验,自然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读不起书、吃不起肉、住不起房子。

  现在的孩子非常需要对西部、对农村的了解。国家号召城市儿童与西部贫困地区儿童手拉手,这不只是对西部贫困儿童有帮助,就是对城市儿童也是大有帮助的:与贫困儿童结对子后,他们会知道有人想读书却读不起书,有人想吃肉却不得不天天吃土豆,有人想有个新书包,想了一两年还没得到……他们的情感会因为手拉手的活动有所触动,继而对自己的幸福生活产生一种感恩的心理。

  在城里,孩子们同样需要对城市弱势群体的了解。没有了解,孩子们很容易对别人怀有歧视和偏见:动不动就抱怨外来人口不文明、不懂交通规则、不讲清洁卫生,城市的脏、乱、差都是他们造成的;动不动就指责城市贫民“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孩子们没有深入流动人口的生活,不知道他们打工的辛酸,当然会埋怨别人脏、乱、差;孩子们没有走进低矮的棚户区,没有求告无门的体验,自然会说别人无能。只有把他们的特殊地位、特殊家庭背景都剥夺后,让他们和流动人口、城市贫民同在一条起跑线上求生存,他们才不会抱怨别人无能,指责别人脏、乱、差――因为,他们的生存能力并不比别人强。

  让孩子们增进对弱势群体的了解,一可解除他们的优越感;二可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生存能力;三可赋予他们博爱的胸怀。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