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总会遇到许多烦心的事情,在遇到烦心事之后如何化解,不光影响自己的心情,也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
通常中国父母遇到的烦心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学业问题
这个问题困扰家长时间最长,几乎涉及所有家庭,也让家长最头疼、最无奈。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许多家长就让他们唱儿歌、学生字、算算术,第1遍教了不会,再来第2遍、第3遍、第5遍、第10遍……反复的教来教去孩子还是没记住、还是不会,这个时候有的家长可就急了、烦了,对孩子的脾气也渐渐地大了起来。
等孩子上学后,别人的孩子一测验就是满分,而自己的孩子每次都是*十分甚至更低,这个时候做家长的又烦上了。最烦恼的是孩子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的当口。眼看着一天天的大考临近,孩子的成绩就是上不去,这个时候已经很上火了,如果再看到孩子有什么贪玩、懒惰等情况,家长往往会忍不住将孩子臭骂一顿。
但是骂的结果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还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伤害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更有甚者可能造成孩子与家长的对立,或孩子自暴自弃的恶果。
案例一:我有个学生阿成,平时在班上成绩都稳定在前10名左右。但一次月考,他的成绩全线下滑,各门功课都很低,一下子跌到了倒数第1。我吓坏了,以为他受了什么大的刺激,连忙找他谈话。通过谈话我才知道,原来他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他上次月考成绩跌出了前10名,父母就整天数落他,说像这样怎么考上重点大学,而且说:“你要是倒数第1,我们也就死心了……”为了表达对父母的不满,这次月考他故意交白卷,目的是让父母死心,自己也摆脱压力。
其实,这样的结果完全是由于家长不正确的成材观造成的。我们知道,人的才能各有不同,它表现在各个方面,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只是其中之一。智力也和外貌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遗传,那么,我们做家长的为什么要过分盯着孩子的成绩呢?如果我们做家长的能够把心态放开来,因为担心孩子学业问题而造成的烦恼大都能够化解。这里我奉送家长两句话。第一句是:每一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家长大可不必为学习成绩烦恼,咱成绩不理想可以不当科学家、白领,咱当一个有文化的劳动者不也一样生存吗?再说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到社会上以后,也不见得个个都棒。第二句是:在你苛求孩子的时候,想一想自己当年的成绩如何?问一问爱人当年的成绩如何?想一想孩子的问题是否与自己有关?这样一想你可能就通透了。
2.情感问题
这也是让许多家长烦心的事情。它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孩子小的时候因为许多客观原因,家长没有自己带孩子,孩子和家长的亲子关系没有建立起来,等孩子长大了,孩子与家长之间好像隔着一条河,让家长烦心、后悔。
第二种是(也是最普遍的):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原来听话的小乖乖变成了不听话甚至专门和父母作对的“阶级敌人”,让家长伤感、伤心。
第三种是(也是比较普遍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孩子自己的情感出了问题,通常表现在早恋上。而面对早恋的孩子父母又不知道如何处理。
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我觉得有三个选择。
对第一种情况,家长就要多和孩子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接触,从各个方面关心、帮助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而且最好把小时候没有自己带孩子的原因和自己现在的心情告诉孩子,通过这样的努力,一般都会有效的。
对第二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在教育方法上存在问题,是不是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是否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上冤枉、委屈了孩子,是否存在简单粗暴的倾向。当家长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之后,再和孩子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该认错的认错,该道歉的道歉,通过这样的努力,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一般也会改善的,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啊,哪有什么解不开的结。
对第三种情况,家长首先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早恋问题,要承认这是一种很自然、很正常的行为,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困扰他情感的原因。家长也可以将自己当年的经历讲给孩子听,引导孩子走出误区。一般来说,只要你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孩子,那么你对孩子进行的分析、指导都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