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儿子说:尽管千回百转,如果你是最优秀的总能找到最好的位置;纵有千难万险,如果你是巨人就总会站到胜利的山巅。
常听我们这一代人说生不逢时。同学聚会,看着一个个昔日青春少年如今鬓发斑白,女生多数退休,男生不是下岗就是回家休息,于是有同学大发感叹说生不逢时,还说了一段顺口溜:“生来就打仗(抗美援朝),长来闹饥荒,上学就下乡,回城就下岗。”想想我们这一代人,动荡的年代都赶上了,如今已经是“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不知不觉中就快到告老还乡的年纪了,有些感叹也不为过。
可令我惊异的是,下一代人赶上了这样好的年代,居然也有某些年轻人常发牢骚说自己生不逢时。
妹妹的女儿吉大毕业,千磨万难终于脱颖而出考入了大家都认为不错的单位――电视台,这在一职难求的今天可谓是比较理想了。可是某天在一起吃饭,她也大发感叹说生不逢时,还说自己的同学们大多有同感。总之就是感到咋这么倒霉呢:偏偏到她们这一代人就没有铁饭碗可拿,没有大锅饭可吃;薪酬要看绩效,奖金多少要看发了多少稿子;还有更“生不逢时”的事呢,连进单位大门都分ABC卡三六九等,让孩子们感到真伤自尊。
儿子冬冬有时也感到自己学习、工作压力大,感叹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让人焦虑甚至抑郁。看来,真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烦恼。不过,我还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他,同一时代的人并非都有同样的感受和成就。
多年前我也曾久久地抱怨生不逢时:从小就笼罩在家庭成分不好的阴影下;只读了初中一年级就开始搞“文化大革命”;16岁就下乡插队,而且去的恰恰又是“走资派”父亲被关押强制劳动的大队;下乡六年多还回城无望,最后回得城来早已过了上大学的年龄。该干什么的时候不让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时候逼着你去干,你说这叫不叫生不逢时?
但是,后来我学会这样反思:既然都是生不逢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同龄人一生非常成功,而且大家都认为他们是生正逢时呢?
“文革”过后百废待兴,一些人赶紧抓住青春的尾巴,拼命挤进去学习。君不见张艺谋是给文化部长写了信才进了大学,这才有了中国电影人在世界电影评奖中的崛起。还有叶辛、张抗抗,一样下乡一样回城,人家怎么就写出精彩的作品成了作家呢?还有更多各条战线的精英,都做出了不朽的业绩,创造了人生的辉煌。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确实生不逢时,可怎么还出了这样生正逢时的英雄?
现在我想明白了,归结是: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人。试想,咱们下乡闷头干活,可人家下乡没忘了学习。人家“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腹中贮书一万卷,怎肯低头在草莽”。想到此我不再抱怨,是我们自己不好,千万别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