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棍棒教育”和溺爱都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那么家长该如何做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本期家长沙龙里,家长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晨欣妈妈:我觉得家长需要摆正心态,降低“身段”,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种“聆听”的气氛,让孩子觉得大人尊重他的想法,这样家长自然就能走近孩子的内心。切不可认为孩子还小,家里做什么决定都把孩子晾在一边,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不成熟的。
紫竹林:家长可以和孩子互相通信或是互递纸条。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但是很多孩子却显得孤独,缺少真正的知心朋友。所以,家长可以试着给孩子写信,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虽然刚开始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根据经验,用这种方式沟通起来会越来越顺畅。很多家长都采用过这种方法,效果不错。另外,家长沙龙里有位群友的做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她会常常和女儿一起躺在床上,关了灯,在黑暗中说真心话,这会让双方都掏出心里话。
田伟: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的同时,也不能丢掉家长必要的权威。我觉得这两者之间其实并不矛盾。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如果没有了一点权威,那具体表现为有的孩子一听到父母说话就会烦躁,甚至捂耳朵;还有的孩子会公开和父母争吵。这些现象都是父母权威缺失的表现。如何处理好权威和良师益友的关系,我觉得家长在教育时,既要做到对待孩子平等,又要保持一点权威。如何平衡两者,确实是一门艺术,具体做法因人而异。
悠蔡: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做孩子有距离的大朋友,为啥要说有距离,毕竟孩子的想法跟大人不一样,这个距离要把握得好,太近太远都不好,都做不了良师益友。另外,家长也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关心和爱护孩子,不要带着功利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