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返回

展开导航

家长为什么要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

妈妈网 | 编辑:denghuiyang
导读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最成功的沟通。

  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最成功的沟通。

  孩子往往喜欢与家庭以外的成人交往,因为那些成人对待他们很象同辈,而孩子在家庭中往往就感受不到这种气氛。

  有些父母对孩子,总象是上级对下级那样,并强调他们自己的观点与尊严而不顾及孩子的想法,父母从来都是对的,而孩子从来都是错的。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还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破坏父母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其实,父母和孩子的交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独断的。首先在家庭中,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虽然是子女的角色,但与父母一样,他们的价值和尊严,应该受到尊重。总之,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父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角度来与孩子交往,才能在教育孩子时,让孩子对自己更加信服。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在生活中,光有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不够的,还要与孩子建立相互的信任,让父母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信任,可以理解为坚信别人的诚实、正直和可靠。

  马丁太太的女儿林达放学回家后抱怨今天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她大声斥责。马丁太太听后把腰一叉,用质问的口气说:“你是干什么坏事了?”林达瞪起眼,很生气地说:“我什么也没干。”“不会吧,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斥责学生。”

  林达重重地坐在椅子上,一副不开心的样子盯着妈妈。马丁太太继续责问:“那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林达很倔强地说:“什么也不做。”如果这样再问下去,母女之间一定会对立起来,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此时,马丁太太改变了她的态度,用一种友好的语调说:“我肯定你当时觉得很尴尬,因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斥责你。”林达有些怀疑地抬头看了妈妈一眼,妈妈接着讲:“

  我记得我上四年级时,同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其实我只是在算术考试时站起来借了一支铅笔,老师就让我下不了台,我感到十分尴尬,也很气愤。”

  林达露出轻松的样子,很感兴趣了:“真的?我也只是在上课时要求借一支铅笔,因为我没有足够的铅笔,我真的觉得为这么简单的事,老师教训我,不公平。”“是这样。但你能不能想出办法,今后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呢?”“我可以多准备一支铅笔,那就不用打断老师讲课而向别人去借。”“这个主意不错。”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他们关系的重要方面,因为不信任会使现实关系中出现抵触现象和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作为合格的父母,还必须经常用正直和诚实的行为去获得孩子的信任。

  获得孩子的信任其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蒙骗孩子。对孩子的提问,包括象“死”和“性”等传统禁忌的话题,也应作诚实的回答。

  另外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什么,除非是保证能做到的。孩子往往会将成人的许诺当作誓言,假如许下了承诺,但又破坏了这种严肃的承诺,孩子便不会再相信了。因此,你所说的必须是真心真意的,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