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爱听的100句话之“我很感动”
1 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当孩子表现出对某件事情很投入时,应及时赞扬说:我很感动!
2 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有个七岁的小男孩儿,凡事都让父母觉得他有些认真过头:上学迟到了会跟父母大发脾气,抱怨他们没有按时叫醒他;一次小测验没拿到100分,会好长时间都念念不忘。对此,身为大学教师的母亲很不以为然:“考试并不一定要100分,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掌握知识;上学迟到一次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不是故意的。”可说了也是白说,小男孩儿照样我行我素,这令他的妈妈十分苦恼,觉得儿子的表现有点儿过分。
其实,过分的是小男孩儿的妈妈。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他们会坚信许多单纯的东西,并将之视为生命中最神圣的,这是一种纯粹而又强烈的成就动机。
在家长看来,这时候的孩子是十分固执的,你说没关系,但他偏要那样做。其原因就在于意义对于孩子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他们无法理解所谓既好又不好、既错又不错等相对的概念。100分有什么意义呢?走过那些岁月的人回望时的确觉得没什么,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一开始就不想努力去做到最好,那么他在一生中恐怕也就不会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如果他从小就能仔细分辨态度与行为的差异,认为迟到一次没关系,那么他恐怕也就不可能那么严肃地对待以后的学习和人生。如果不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其结果不但不能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反而会消解他们最初对生活所抱持的信心,令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只要孩子的这份认真是有理由的,或者说孩子的这份认真伴随着积极向上的要求,家长就应该呵护住他们这一份纯真的成就动机,并慢慢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自己去体会、发现那许许多多的相对,而不要急着现在去灌输。教育应当顺应孩子的成长历程,同样从童年时代走过的我们,在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的时候,应该用当年的心态,而不是用今天对生活的理解,以免破坏孩子那一份可贵而纯真的成就动机。
吕海滨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告诉妈妈,他要搞“研究”了,这着实让妈妈乐了一阵子。那时吕海滨才八岁,刚能读些稍厚点儿的书,写些用几个长句子拼凑成的所谓文章。一天,他从学校回来,一进门就缠着爸爸带他去图书馆找参考资料。
“老师说了,研究论文至少要有三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
看着儿子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妈妈没说什么,只是赶紧让丈夫开车带着儿子上图书馆。临走之前,妈妈对爸爸开玩笑地交代说:“如果图书馆找不到好的参考资料,你们可以到别的地方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