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返回

展开导航

怎样能让赏识成为孩子成长的阳光

妈妈网 | 编辑:denghuiyang
导读打骂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冰霜,而赏识则是孩子成长的阳光。

  打骂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冰霜,而赏识则是孩子成长的阳光。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许多伟人的成功都是因为父母的赏识,正是这种赏识不断激励着他们,让他们坚定地走向了成功。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往往需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尤其需要父母的赏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赏识是教育的真谛,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信心和动力,让孩子不断地前进。 

  每个人都有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赞同的心理需要。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他内心充满自豪,充满信心,这时,他们特别需要有人来分担他们的快乐,分享他们的成功。这时,为人父母者,要找准时机,创设情境,恰当的赏识孩子。

  父母的赏识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孩子纯洁的心田。增强孩子对学习生活的自信心,激发孩子渴求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追求成功,永葆积极向上的活力。父母的赏识要像夜空中的灯塔,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如果父母的赏识只停留在肤浅的表扬与简单的物质奖励方面,就会滋长孩子骄傲自满的情绪。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赏识要有激励性,要让孩子从父母的赏识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更能从父母的赏识中明确努力的方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当初女儿学二胡,是母亲陈琳帮她选择的,她一直想学钢琴,所以对拉二胡她的心里多多少少存有一点疙瘩,但是自从学了拉二胡后,女儿进步也很快,每次去老师那回课,总是能听到老师对她的表扬,她感觉到老师对她的认可和赏识,一段时间也不自觉喜欢起来。喜欢归喜欢,但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有时孩子有不耐心和反感的时候,而其实陈琳学会赏识孩子,也是女儿的一句话惊醒了自己。

  一天,女儿做好作业,照例又要进行她的拉二胡学习。那天,到拉二胡的时候,她总是耐心不够,而且一付受苦受难的表情,而且经常将不该错的地方也容易出错。于是陈琳提醒了她几次,可是不见效果,陈琳看到她那样,实在忍不住的和她喊起来:“怎么拉二胡对于你来说就这么痛苦吗?你说你觉得做什么不痛苦?”“做作业的时候不痛苦,很快乐。”女儿回答得很干脆。

  女儿的话让陈琳有点意外,于是又问她:“为什么做作业时很快乐,而拉二胡时却很痛苦。”女儿说:“我在做作业的时候,你从来都不用说我,而且还总是表扬我做得好,我觉得很快乐;而每次在拉二胡的时候,你总是不停在边上说这个错了,那个拉得不好,越说我就越急,越急就越错,越错就越没有信心。”女儿的话,是一付清醒剂,说醒了还处在浑沌中的陈琳。女儿所说的不就是要“赏识”吗?能得到别人的赏识,而自己对于女儿在学习上不自觉的运用了赏识教育,而在拉二胡的时候又将“赏识”教育搁置一边了,原来是自己的错呀。

  之后,每次女儿在拉二胡的时候,陈琳都给她一个宽松的环境。陈琳在一边静静的欣赏,在她拉完每一首曲子后,陈琳给予鼓励,然后让她自己找出自己在拉的时候出现的问题,没想到效果很好,女儿很是用心,有时还能挑出陈琳没有发现的错误。女儿的变化,也引起了她爸爸的注意,以前从来不参与的爸爸,如今还时不时的过来听女儿拉上几曲,高兴起来还为女儿摄下几段录相,让女儿在电脑中欣赏她演奏时的“风采”,女儿是乐此不疲,开心得很。

  “数子一过”不如“奖子十长”。如果父母能在孩子遭遇挫折时,给予一个鼓励的微笑,送上一句勉励的话语,传递一个信任的眼神。用自己的赏识去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让孩子在充满爱与温暖的氛围中,从长辈循循善诱的教导中,通过心灵的感悟与自我反思,认识自身的不足,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人性之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幼小生命仿佛都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谁也不是为了挨骂而活着。

  不打不骂孩子,学会赏识孩子,应当成为普天之下每个父母的教育座右铭。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