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论――通过外在表现分析本质原因 在图书室里遇到了安迪(2岁,男孩子),他正在听一个叔叔给一个孩子讲故事,故事讲的很生动。故事刚一讲完,安迪一把就把书从那个听故事孩子的手中抢了过来,那个孩子看自己的书被别人拿走,就追了过去。。。。。。 看到这里通常父母的解决方式就是: 妈妈看见了立即跑了过来,从安迪手里把书拿了过来,还给了孩子,并对那个孩子说:“对不起,是安迪弟弟不好,阿姨批评他,这本书还给你。”回过头来,妈妈就批评安迪道:“你怎么又抢小朋友东西呀,我不是告诉过你吗?不要抢小朋友的东西。。。。。。。” 也就是这位妈妈在事发现场迅速做了如下处理:
处理步骤
用这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父母会认为
步骤一
阻止事件的持续
因有可能会造成彼此的伤害,所以首先应该制止。
步骤二
帮助孩子处理了问题
帮助孩子归还了对方的书籍;
代替自己的孩子向对方道歉;
很好的给自己的孩子做了行为典范;
步骤三
对“错误行为”立即现场处理
处理问题要及时;
对孩子不当的行为立即刻不容缓的进行了批评教育。
处理问题要及时;
对孩子不当的行为立即刻不容缓的进行了批评教育。
根据这个处理步骤父母会自信的认为,问题虽然发生了,我已经严厉的批评了孩子,孩子也承认了错误,甚至是哭了,也做了‘以后不再抢其他小朋友书’的保证,问题当然也就应该解决了吧。可父母不久,甚至是同一天会发现,孩子依旧会出现这种状况。那问题出在那里呢?
好的,我们先分析一下2岁的安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