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个医药发明家,在回忆自己成长经历的时候,对自己的妈妈充满感激之情。他说:“我小时候很喜欢喝牛奶。有一次我打开冰箱,右手去拿大罐牛奶,结果没拿稳,手一松,就把整罐牛奶打翻了。当时,我吓呆了,缩在墙角,因为牛奶洒满厨房的地上,妈妈可能会骂我。可是,当妈妈走过来看到时,却说:‘哇!我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壮观的牛奶海洋,好漂亮哦!’我听妈妈这么一讲,突然就不害怕了。这时妈妈又对我:‘你好厉害哦,妈咪长这么大,都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海洋耶,你愿意不愿意帮妈妈一起把牛奶打扫干净?’后来妈妈就拿着抹布、水桶等用具,带着我一起把厨房打扫一遍,厨房很快变得干净无比。这时,妈妈又把我先前打翻的塑胶牛奶罐装满水,放进冰箱,然后再教我,怎么拿才不会打翻。就是必须用双手一起拿,这样牛奶才不会松掉,才不会打翻在地上。”
这位妈妈的克己功夫,令人佩服。其实当一个错误已经发生,覆水难收时,你发再大的脾气,也于事无补,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相反大声责骂孩子,还会产生新的问题:使孩子更害怕、更恐惧,形成孩子懦弱胆小的失败型个性。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经常在孩子身上乱发脾气,将为孩子做出不良的示范。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就应该磨练孩子的自制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家长要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脾气是可以控制的!
检查自己
妈妈应该时时仔细检查自己,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自己的心态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会容易在孩子的身上发脾气,然后妈妈要提前进行克制与预防。我曾经这样检查自己,发现身体疲倦时,讲课不顺利时,就特别容易在孩子的身上发脾气!以后每当自己感到疲倦,或讲课不顺利,我就尽量避免与孩子接触。
提前彩排
事前设想,在什么情况下,自己应当作出什么样的积极反应,然后在脑海中模拟这种反应。你还可以演家庭小品。孩子或其他家长扮演“孩子”,你扮演“成功家长”。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表演“成功家长”的各种表现,自然你的脾气就会变好。
奖罚自我
每发一次脾气,就给你自己一个小小的惩罚。每克制一次脾气,就给你自己一个小奖励。并让孩子对你监督,这样会促使你更加克制自己的脾气。
改变一下环境
我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心烦意乱的时候,我就放下手里的工作,整理书柜,整理写字台,换一换墙上的成功标语……不一会,我的心情就会好很多。妈妈如果遇到心情不好或要发脾气,不妨也暂时离开房间,到外面去走走或购物,等心情舒畅了,再回来。
小步前进,要求合理
妈妈不要对孩子与自己提过高的要求。不要试图一下子就提高孩子的成绩或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否则一旦没有达到目标,就可能对自己失去信心。每天给孩子制定一步他们能实现的目标。比如吃饭不好好吃,那么第一步就要求他一到吃饭时间,就准时坐到饭桌前。当孩子达到这一步时,就进行赞扬和鼓励,然后再进行第二步。我想不久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坏习惯就会改掉的,而妈妈的脾气也会变好。
制造提示物
林则徐常把一块写着“制怒”的木牌放在案上,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妈妈也不妨仿效林则徐的这种做法,制造不生气的提示物,一看到它,就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在孩子身上乱发脾气。
这六种方法有助你对发脾气的克制。坚持下去,你就会成为一位耐心的孩子热爱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