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依晴(应本人要求采用笔名):
那天早上起晚了,女儿偏偏又磨磨蹭蹭,不时又添点小乱子,先生起了急,禁不住叫了起来:“闺女,快点,这么笨,什么都没弄好!”这一句话,让乖巧的女儿愣了愣,随即大哭起来,边哭边说:“爸爸坏,爸爸骂我,他是最坏的张老师,我会做恶梦的。”
我也愣住了。张老师是女儿以前初上幼儿园的老师,女儿已经转园一年多了,张老师总共带了她两星期。我耐着性子问她:“宝宝,张老师怎么坏了?”女儿满脸委屈:“我穿不好裙子,张老师说别的小朋友都穿好了,就你笨,穿不上。”我惊呆了,难道这就是当初孩子拼死不愿去幼儿园,接连晚上做恶梦的原因吗?我眼前又出现了那一幕情景:在教室门口,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喊:“妈妈,我不去,我听话,别把我放这里。”直哭得满脸通红,鼻血都流了出来。张老师倒是很平静地说:“别哭了,跟妈妈再见。”
那时孩子刚刚三岁,对幼儿园不熟悉,本身就拘束紧张,所以当时表达不出或者不敢表达自己所受的委屈,今天爸爸一句话唤起了她久违的记忆,因为长了一岁多,能够描述那曾经的情景了。记得我在见张老师第一面时就告诉她:“女儿胆子小,自信心不足,希望老师多鼓励她。”可能这位老师根本也没听进去。如果我去原来的幼儿园问罪,我想那位张老师早就忘了这事,可在孩子幼小的心中,却是挥之不去的伤害。
我真的很庆幸,把孩子转走了,因为那几天她在睡梦中都在大喊:“我怕,我害怕去幼儿园!”抱起她,浑身都在哆嗦……
雅雅:
孩子的先天气质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天生就大大咧咧,不把幼儿园的磕磕碰碰放在心上。一次一个3、4岁的男孩对妈妈说:“韩老师就是不喜欢我,演节目没让我上。”妈妈说:“那你怎么办了?”男孩满不在乎地说:“我进里间屋吃了点零食就出来了。”妈妈评价说:“有了事情他敢于倾诉,并且自己找到了解决(平复情绪)的办法。”有的孩子细腻敏感,有些场合下显得胆小,容易受别人情绪和看法的影响。近来我收到了两篇来自不同幼儿园的稿件,两位老师不约而同用了同一个标题《你用眼睛骂了我》,写的都是孩子因为老师用严厉的目光看了他而心情恶劣,感到受了伤害。这些气质与生俱来,要在环境中经过很长时间才会有所改变。
细腻敏感的孩子有很多优点,比如通常他们很体贴别人,富有同情心,善于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好,同时乖巧可爱,讨人喜欢,等等。但是对待这样的孩子也要格外有耐心,给予格外细致的观察,了解和理解他们独特的感受,否则成年人不经意的一些言谈举止,就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幼儿园老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可能很难做到一下子去了解所有孩子,但是“尊重孩子”不是一句停留在口头上的漂亮话,而是要深入老师的内心。给我们报社来稿的那两位老师,及时自我反思,向孩子真诚道歉,取得孩子的原谅,平复了孩子的创伤,显示了他们作为幼教老师的职业素质。
张岚: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已经不是简单的分离焦虑,这个事情已经给孩子留下了一个创伤。所幸的是,当孩子有了一系列表现时,妈妈及时给转了园。当孩子再次遇到相似场景时,放声大哭,并用语言表达出当时所受的伤害,这应该是启动了一个心理修复的过程。美国家庭教育心理咨询专家帕蒂.惠芙乐认为,哭泣能愈合创伤,排除所受的伤害,使心灵得到修复。在孩子的生活中,通过哭泣来修复创伤的情况并不少见。
这时妈妈要做的,是平静地、充满爱意地倾听孩子。首先妈妈要制止自己――不要因为孩子的痛哭流露出强烈的不安和痛苦,也不要因为看不得孩子的痛苦而急于制止孩子的表达,更不要轻易评论孩子的情绪,“别哭了,这么点小事不值得!”甚至对孩子讲起“要坚强,要不怕挫折”,这样的话只会干扰孩子,无助于孩子宣泄痛苦,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修复过程。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轻轻抱着她(如果她允许),温柔地触摸,或者亲亲她的小手,温和地询问孩子为什么哭泣,如果她不肯说,要一直等到孩子哭完了,愿意说的时候。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猜个八九不离十。即使孩子最后什么也没说,这个过程对孩子同样有意义。不要限制孩子哭的时间,即使上班迟到了――让孩子心理更加健康,付出时间是值得的。孩子哭完了,如果困倦,一定要让她睡足。倾听过孩子哭泣后,孩子的心理包袱会被卸掉,孩子会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