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是很冤枉!如果一个士兵,只被告诉枪是什么构造,却从未被教过如何瞄准、如何射击,那么军官抱怨他为什么总打不准目标就是毫无道理的。
心理学家的一次巧妙实验设计
如果你来到一个悬崖边,你会本能地尽量往后退,让自己更加安全,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对悬崖这样的“深度”有感觉的呢?认知心理学家很希望找到答案。但是不能把婴儿放在类似悬崖的地方让他们冒险,怎么办呢?直到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设计出了一个被称为“视崖”的精巧实验后,心理学家们才知道答案。
“视崖”实验巧妙地运用了人的视力错觉,心理学家把一张玻璃桌子经过设计,使这张桌子看起来只有一半有实在的桌面(实验者将它称为“浅滩”),另一半看起来就像没有桌面一样(实验者将它称为“深渊”)。
心理学家将6-11个月的婴儿放在桌子的中间地带,当妈妈在浅滩一侧呼唤宝宝时,所有的宝宝都顺利爬向妈妈。然而当妈妈从视崖的深渊呼唤宝宝时,绝大部分婴儿都拒绝穿过视崖,他们或者远离妈妈爬向浅的一侧,或因不能到妈妈那儿大哭起来。这个实验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婴儿在至少6个月的时候已经有了深度知觉。多么有趣的实验和巧妙的设计!正是这巧妙的方法给了心理学家答案。“视崖”实验也因此被誉为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
其实,这样精巧的实验设计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过,今天我并非和大家探讨实验设计。而是希望大家从这个例子中看到,有效的方法对知识的发现和学习多么重要。可以说,好的学习方法就像一辆性能优良的跑车,它能搭载孩子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孩子的学习问题常常来自缺少方法
可是,在孩子的学习中,家长常常忽略了这一点。我常听见家长只是不断地找孩子要结果:“你要认真!”“你要有好成绩!”“你不能粗心!”“做完试卷要检查!”但至于如何做到,家长却常常置之不理。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家长又开始责怪孩子:“你为什么不认真?”“为什么不仔细?”“为什么不好好检查?”之后,父母的教育就终止了,再无下文,等到下次,类似的事情发生,父母又重复同样的做法。
孩子真的是很冤枉!如果一个士兵,只被告诉枪是什么构造,却从未被教过如何瞄准、如何射击,那么军官抱怨他为什么总打不准目标就是毫无道理的。一个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并非仅仅要学会认字和计算,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用更好地方法把握学习的规律学习,这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因此,家长不要只对孩子要结果,你要学习好,你要认真,你要如何如何,最重要的,是耐心地引导孩子,使他能踏上通往这些目标的道路上。比如,一些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考试的时候常常会有丢题现象,有的时候是因为粗心没看见,有的时候是做这道题的时候觉得有些难,本来想做完试卷再回头做,结果回头就给忘了,再加上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有养成独立检查的习惯,结果常常因丢题而丢分。家长看到这样的试卷,尤其是发现孩子丢的全是会做的题时,往往就更生气上火了,这时候多数家长除了责骂孩子粗心或是提醒他下次要认真检查外,就再没有下文了。实际上,在这个时候,你对孩子提出了如何避免粗心和如何检查试卷的任务,在他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之前,他很难知道如何去做。
我这里有个小小的案例,我在遇见一个有上述问题的男孩时,这样对他说:“现在我任命你为小小检察官,负责帮我检查一下这张试卷是否有忘记做的题,你愿意吗?”孩子一听要当检察官,非常高兴。接过试卷就开始看起来,他一会看看上面,一会看看下面,一会看看左面,一会看看右边,一会又翻来翻去正面反面地看,由于没有条理,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检查了哪里,没有检查哪里。在五分钟的翻来覆去之后,他汇报说:“老师,我检查完了,没有问题。”我说:“好啊,谢谢你,这么快就检查完了。现在还有一张试卷,你再帮我检查,但这次你要按我的指令检查,好吗?”他愉快地点头答应了。我对他说:“检察官先生,现在请你检查第一题!”他听后赶紧把目光集中在第一题上,很快发现其中的一个填空没写。我大加赞赏他的认真细致,然后说:“现在开始检查第二题!”这样一道题一道题检查下去,这个小伙子找出了其中的所有“漏洞”。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就在于,第二次,我告诉了他一个有效检查的方法。可能家长会说,这么简单,就是方法啊?是的,有时就是简单的几句话,孩子学习的结果就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