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网特稿】孩子胆小怕事原本是人之常情,因为他们对外面世界的认识并不多。很多爸妈因此而责怪孩子不够坚强,不够大胆,甚至还有些爸妈担心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心理发展有异常。其实,孩子对每一种害怕的克服,都是认知和心理的一次重要成长。
很多3-6岁的孩子会出现恐惧的心理现象,孩子3岁恐惧的现象尤其明显。很多情况下,父母都会认为孩子这种“恐惧”是胆小,会责备孩子不够坚强、大胆,甚至有些父母担心孩子的心理发展出现了异常。准确来说,这种“胆小”心理其实是宝宝的“恐惧”心理,它反而是孩子的心理在正常向前发展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恐惧情绪产生的原因。
孩子恐惧产生的原因
一、孩子恐惧情绪产生的原因
1、未知事物产生恐惧
可以说,恐惧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出现较早的一种基本情绪之一,用斯波克博士的话说,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恐惧心理,因为世界上充满了他们不知道的事物,这些恐惧体验,有的来自于孩子的本能,比如,过大的声响天然会让孩子恐惧;有的孩子会由于想象而产生恐惧,比如,听妈妈讲过狼外婆的故事后,就产生了对大灰狼的恐惧。甚至,当他们的秩序感受到挑战的时候,也会产生成人可能看不懂的恐惧。
幼儿无法像成人一样区分幻想与现实的不同,当他们看见某种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可能会联想到另一件可怕的事情上,并且确信自己的联想为真。
当孩子的能力不足以因应环境的需要,就会因为害怕失去掌控感而感到畏惧,可是受限于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的不足,无法把整件事情弄清楚,就会因此而感到害怕。
2、家长保护太多
在孩子喜欢自由探索的空间敏感期,如果家长出于安全的考虑,过于焦虑,处处给孩子设限,动辄一惊一乍地呵斥孩子,就容易让孩子获得这样一种意识: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充满了危险。
家长事无巨细的呵护又让宝宝难以体验到自身的力量,到了一定的年龄,还不愿意独自睡觉、不愿意自己上学,自然就少了许多独立面对世界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