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是一条由来已久的保健防病的谚语,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对身体各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儿来说,更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宝宝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初春时分,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病菌乘虚袭击宝宝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因此,初春时分就算气温已逐渐升高,妈妈也不要一下子把宝宝的棉衣脱去,而应循着气候的变化慢慢地减衣服,让宝宝的身体逐渐适应外界的气温。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养生的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春捂”得法,将会减少发病的机会。
春捂要未雨绸缪
一、把握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春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二、把握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三月是乍暖还寒的时节,天气变化无常,所以更应注意宝宝身体的保暖。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三、注意温差:昼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气温变化无常的春天,你得随天气的变化加减衣服。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昼夜温差大于8℃时是该捂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