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忧5 过敏疾病多家长心惶惶
宝宝真的过敏吗?
许多家长误信媒体说法,以为过敏症发生率极高。宝宝可能只是出现一些单纯的外观表征,如脸上红色皮疹或流鼻水、呼吸喘呜声等,就认定他是过敏儿,因而控制与禁止他进食某些食物,反而易使宝宝生长不良,对幼儿早期的营养照顾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小辞典一
过敏性疾病
意指与先天性家族过敏体质的遗传、后天环境与饮食等因素有关的过敏性发炎反应。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等。
常见的错误认知
NG1 医师的过度诊断
气喘虽然是造成慢性咳嗽的重要成因之一,但无论在国内外,慢性咳嗽的原因中,非肺部疾病占了极大部分。统计上鼻涕倒流是最常见的,而胃食道逆流则在第二至第三位之间。此外,如妥瑞式症有时也会出现咳嗽或清喉咙的症状,但其实是神经系统出问题。医师若没有早点将这些不属于过敏免疫的疾病做排除与转介,则可能会延误到治疗时间,因此准确的鉴别诊断方法十分重要。
NG2家长不遵照医嘱
许多家长担心服用类固醇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随意自行停药,实际上,所有国内外统计结果皆显示,长期使用吸入型的类固醇,并不会影响到身高与肾上腺素。颜琼巩表示,过敏性疾病的病情随时都有变化,甚至可能会再诱发发炎,家长不要以为宝宝状况已获得控制就可以停止服药了,必须等到医师说没有问题时才能停下来。此外,使用中医治疗,并不能达到控制发炎的动作,因此即使要尝试接受中医诊治,也必须同时在西医门诊做定期追踪。
过敏性疾病越早介入治疗,日后的预后状况会越好,甚至有机会完全缓解,家长不要因为一时的自作主张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造成日后病情恶化时,才带宝宝挂急诊,结果反而需要一次使用更多的类固醇。
聪明判断宝宝是否过敏
一般来说,在诊断宝宝是否有过敏性疾病时,医师会询问家族史与宝宝所出现的临床症状,接着再进行过敏指数检测。2岁以前要诊断气喘很难,这是因为免疫系统要到2岁后才会趋于成熟,因此2岁前的婴幼儿,若出现类似气喘的症状,一定要先排除其他问题。2岁前的宝宝,医师最常下的诊断为急性细支气管发炎,如果给药治疗后仍未痊愈,且排除其它结构性异常,如胃食道逆流、支气管软化症等,才会怀疑是气喘,此时称之为婴儿型的气喘,2岁以后才会真正称为气喘。
要鉴别别宝宝是否有过敏现象,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参考。颜琼巩表示,过敏的两大成因为体质和环境,当父母亲其中一方有过敏体质时,后代遗传发病的机会为l/3到l/2,而若父母双方均有过敏体质时,其后代得过敏病的机率增为2/3,假如父母双方都是过敏体质,且生出的第一胎宝宝有过敏性疾病,则第二胎宝宝有过敏性疾病的机率高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