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农户饲养的奶牛占全国奶牛总存栏数的80%,仍处在缺技术、分散、小规模、手工挤奶的生产状态。奶源二次污染,主要来自手工挤奶方式。一是卫生条件差。如果奶头清洗不净,容器等卫生条件又欠佳,就会使原料奶直接受到污染。二是没有冷藏设备,牛奶由手挤到小桶,再由小桶到大桶,大桶到奶车,期间多个环节使原料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较长,从而使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奶源品质在第一时间内已变差、变坏。
妈妈质疑:企业从散户处收集牛奶,节约了经济成本、技术成本,出了问题,还有替死鬼。都说目前是国产奶粉质量最好的时期,但这种奶源污染的状况却没有较大改善,消费者如何有信心?
中国奶粉企业出路:解决奶源质量和企业管理
质量安全短板:奶源质量和企业管理
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信部等9部门联合召开了“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媒体座谈会上,陈君石认为,与国外生产的同类产品相比,我国主要名牌企业的产品在配方设计、生产设备和工艺、产品包装等方面均不逊色。但同时也承认还有差距,特别是鲜奶质量和科学管理的投入和水平。
作为婴儿奶粉的生产原料,鲜奶质量至关重要。“最近,我国几家主要的乳品企业,都已基本实现了由自己的奶牛场供应生鲜奶的做法,取消了从散户或收奶站收购生鲜奶。这是一大进步,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生鲜奶的质量和安全性。” 陈君石说。
然而由于乳品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和急剧扩张,对于远离总部的规模较小的奶牛场的管理,如饲料、鲜奶的管理,就是一个可能的薄弱环节。一些依赖于收奶站供应生鲜奶的中小型乳品企业,则仍存在较大风险。尽管政府再三强调对收奶站的监管,但由于数量太多,力不能及。
“与国外知名乳品企业相比,我国乳品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投入和管理水平上有较大差距。”陈君石说。这方面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是由于认识不足,缺乏长远观点;二是怕增加成本,竞争不利。这个问题不是行政命令能够解决的,只有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学习先进经验,逐步提高认识,才能有所改变。
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质检总局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进行了严格的整顿,提高了颁发生产许可证的门槛。但是也要看到,在获准生产这类产品的120多家企业中,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的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奶源质量问题和企业管理仍是中国奶粉企业走出阴霾需要面临的2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