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你我共参与”。不过,你知道吗,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另外,从今年开始,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将逐步替代麻疹疫苗。
为此,记者就乙肝疫苗和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的一些情况专门采访了相关部门。
1994~2001年生的孩子注意打乙肝疫苗
规划所介绍,2002年乙肝疫苗被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以来,乙肝防治效果非常显著。但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地区,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扩大乙肝疫苗接种范围是控制乙肝流行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调查显示1994~2001年出生儿童仍存在大量乙肝疫苗免疫空白人群,为加速乙肝控制,2009年卫生部启动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工作,利用2009年-2011年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15岁以下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这个人群乙肝感染率。因此,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孩子,可以享受乙肝疫苗免费补种。
肥胖的孩子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很多家长认为接种疫苗后就万事大吉了,孩子就一定不会感染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了,其实不然。
相关人员解释说,各种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保护率,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少数人接种后不产生保护作用,仍有可能会发病。另外,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已处在该疫苗所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所以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偶合发病。
注射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的有效措施。不过,许多因素可影响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因此不能掉以轻心。例如:
1.被动吸烟:有关的调查发现,被动吸烟的儿童体内抗体水平下降较快。
2.肥胖:专家认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肥胖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的几率是正常儿童的3.5倍。
3.挑食:挑食的儿童常常有某些营养缺乏,使机体免疫反应功能降低,体内产生的抗体有限,因而易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麻风和麻腮风疫苗将替代麻疹疫苗
规划所介绍,从2008年开始,按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要求,我省有计划地将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C群流脑疫苗替代原有疫苗;2010年将逐步使用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替代麻疹疫苗,使其免疫效果更佳。
届时我省适龄儿童免费使用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将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以及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
可以预防的传染病有:乙型肝炎、儿童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甲型肝炎,以及流行性出血热。
注意事项
接种前要介绍孩子的患病史
在给孩子接种疫苗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以下细节:
1.家长应该带儿童到当地正规的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
2.家长要提供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包括患病史、过敏史以及是否发热、腹泻等详细情况;
3.接种后儿童应该在接种现场休息30分钟;
4.接种当日家长不要给孩子洗澡,要保持接种部位皮肤干净,不能用手抓挠;避免吃辛辣、油腻等食物,应该多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品。
少部分儿童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般反应,个别儿童出现异常反应,一般反应症状严重者和出现异常反应者应及时就医,并将反应情况告知预防接种单位,具体情况可向接种单位医生咨询。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反应持续1-2天左右,通常可以自行缓解。
各类疫苗的接种禁忌
卡介苗禁忌: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 (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正在发热、腹泻、患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
脊髓灰质炎禁忌: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4次者,发热、急性病的宝宝,应该暂缓接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禁用;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服液体疫苗。
白百破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有抽风史的宝宝禁用。
麻疹疫苗禁忌:患过麻疹的宝宝不必接种。正在发热或有活动性结核的宝宝,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禁用。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宝宝,间隔一个月后才可接种。
乙型脑炎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有脑或神经系统疾患的宝宝禁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禁忌:脑及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过敏体质,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性结核病的宝宝禁用;发热、急性疾病的宝宝可缓种。
乙肝疫苗禁忌:肝炎、发热、急性感染、慢性严重疾病的宝宝禁用。
甲肝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宝宝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