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等大事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我们就来关注一下孩子的头等大事,这个头等大事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叫囟门,小儿的囟门分前囟和后囟。
后囱门
是由两块顶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有的已经闭合或很小,一般在生后6~8周即可完全闭合。
前囟
是额骨和顶骨形成的菱形间隙,在生后数月随头围增长而变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至1岁半闭合。
囟门的变化与许多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囟门早闭并见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见于小头畸形。囟门晚闭,多见于佝楼病。囟门凹陷,称为囟陷,多见于失水脱液。囟门凸起,称囟填。多见于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等。囟门宽大,头颅开解,目珠下视,多见于解颅(脑积水)。
保护好小儿的囟门,能够有效地防治疾病。通常对于小儿囟门都要用干净松软的手帕或纱布盖住,外出时也要用个帽子遮住。
囟门着凉容易感冒
一位妈妈的经历:
女儿几个月的时候,有一次大雪,下雪完以后,阿姨就要带她下去玩,我们给她穿了很厚的衣服,戴着小帽子,但孩子不喜欢帽子,就给蹭掉了,大人也没太在意,没想到孩子回来后就发高烧了。
倘若囱门被冷风吹着,孩子就经常会出现流涕、发惊状,发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囟门会随着呼吸起伏,特别是孩子高热的时候,就会波动比较大。以前的很多病,现在当然很少了,比如脑膜炎和脑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有很多孩子都得这种传染病,那种状况就是囟门这一块往外凸,代表着颅内压力比较高,用中医的眼光看来就是内热。
抚摸和按摩,可以帮助孩子的身体发育,从中医的眼光看,小孩是纯阳之体,他是不断地生长的。孩子最怕的就是热气闷在身体里面,一般小孩的内热都是很大,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小孩一旦感冒发烧之后,尤其是风寒感冒,一开始就是怕冷为主。但是孩子往往在一天两天之内,就会内热,体温就会迅速上升,然后出现舌苔红,舌质红,流黄涕,咳出来的痰是黄颜色,小便发黄,大便干结,这些都是化热的表现。孩子内在的热会往外疏散,假如疏散不好的话,就是闭住了,内在的热量挥发不出来就会得病。所以说,小孩的问题要以疏散为主,就是让他毛窍打开。
孩子内在热量具体疏散的具体方法:
把孩子放在一个舒适的环境,大人用手捂住囱门,热起来之后呢,他这个身体的阳气就会充实,然后就会发汗,一般孩子只要一发汗,体温慢慢就会降下来了,风寒就会通过汗排出来,轻症感冒多可治愈。小儿发热较高时囱门多有波动,一旦体温下降至正常囟门波动自可消失。然后配合一些温开水或者生姜水,生姜切成片,用水把它煮开,这就是姜汤,太小的孩子可能对姜汤不喜欢喝,可以放一些红糖,调调味,喝姜糖水可以促进他把汗液排出来。
要好好呵护孩子的囟门
1、不要让囟门受到寒风的刺激,小孩的囟门一旦受到凉风吹了之后,因为人体是一种五个心,我们以前的所谓道家的那个修炼方式叫五心朝天,就是手心、脚心,这是四个心,还有就是头顶心,就是五心朝天。这个头顶心很重要,就是寒风小的时候囟门这一块半开半闭的那种状态,其实就是一层软骨,风很容易进去,这是一个人体很大的关窍。所谓的穴位,穴就是一个洞,也叫做窍,窍也是指的洞的意思。囟门还没有完全闭合的话,外在的外邪很容易进来,就是所谓的风寒暑湿。
2、不能暴晒。如果孩子比较幼小,带他出门,最好为他戴一顶帽子,冬天还需要戴比较厚的帽子。
3、不可以让硬物碰到。囟门很容易受伤,而且孩子皮肤很娇嫩,万一划破了感染就不太好了。
囟门很重要,老人家们经常说,要把肚子保护好,要把头囟保护好,这都是中国以前民间的说法。
4、别剃光头。古代的小孩,小童子,都留着一种发型:那就是脑袋边上都剃完了,留一绺头发正好盖住囟门,就是为了保护囟门,即使孩子囟门闭合了,这个地方也很薄弱,所以要把它保护好,不要让它受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