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套叠?
对于妈妈们来说,肠套叠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词。说它熟悉,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妈妈都听说过这个名字,并且被告知,一定要警惕宝宝肠套叠。说它陌生,是因为很多妈妈在宝宝被肠套叠折磨时会浑然不觉,以致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期。4~10个月的宝宝最易患上肠套叠。所谓肠套叠,即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内,形成肠梗阻。肠套叠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小儿肠套叠几乎全为原发性,他们的肠道本身并无疾病。
肠套叠的危险在于,套叠肠管如果压迫时间过长,超过48小时,就会使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可能进一步发生肠坏死,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肠套叠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目前,医生们认为,由于婴儿期宝宝生长发育迅速,相对来讲消化道发育尚不成熟,功能较差,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而父母们又不了解这个特点,使宝宝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从而增加肠道负荷,诱发肠蠕动紊乱,最终导致肠套叠。医生们还认为,一些季节性的肠套叠发作则可能与某些病毒的流行有关。
目前,90%的肠套叠找不到明显的发病原因,即医学上说的特发性。腹泻、便秘、服用药物、上呼吸道感染、肠胃过敏与结肠蠕动力增加都可能导致肠套叠,这就使得肠套叠几乎是防不甚防,父母们更为此忧心忡忡。
肠套叠有哪些症状?
因为预防肠套叠比较困难,父母更要清楚肠套叠的症状,从而在平时多加注意与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在临床上,肠套叠有三个典型症状:阵发性腹痛、呕吐和血便。
当肠道前后相套,造成部分阻塞时,宝宝就开始产生阵发性腹部绞痛。这时,宝宝会变得躁动不安、双腿屈曲、有阵发性啼哭,有时还伴有面色苍白、额头冒出冷汗。与此同时,宝宝常常还会呕吐。
当阵发性疼痛过后,宝宝又开始笑闹、玩耍,甚至可以安静地入睡。可是过不了多久,宝宝又会因为疼痛而大声哭闹,呕吐,并且很难安抚。这种情况会有规律地出现,并且间隔越来越短。宝宝哭闹时,如果给宝宝揉肚子,有时会在宝宝的右上腹或右中腹摸到一个有弹性、略可活动的腊肠样肿块。
在发病初期,宝宝排便还正常,但随着套住的时间加长,就可能排出暗红色果酱样血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这是因肠管套牢后,肠壁出血混着肠黏液所造成的血便,这时如果再不及时就医,很容易造成肠坏死,甚至腹膜炎。
在送宝宝去医院的途中,要禁食禁水,以减轻胃肠内的压力。如有呕吐,应将宝宝的头转向一边,让其吐出,以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在明确病因之前,切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影响医生的诊断,贻误病情。
肠套叠的治疗
临床上,肠套叠如果是在48小时内,一般会采取灌肠的方式进行保守治疗。如果灌肠失败或肠道已经溃烂穿孔,就不可避免要进行外科手术了。肠套叠虽然来势凶猛,并且毫无征兆,但是如果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不管是灌肠还是手术,治疗后后都有复发的可能性。妈妈们一定要在平时的护理中多加注意。
一是关注宝宝的饮食卫生。
二是进食要定时定量,勿过食生冷、寒凉之品。
三是注意保暖,保护腹部勿受寒冻。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在灌肠或手术复位后,进行中医调气和血治疗,以防复发。
新妈妈育儿手记:
平时,可以经常按摩宝宝腹部。具体的方法是:让宝宝仰卧,妈妈将手心搓热,置于宝宝腹部,顺时针方向揉摩2~5分钟,然后掌心对准脐部作腹部振颤按摩1分钟。经常按摩可促进消化,强健宝宝的肠胃功能。
于博士温馨提示:宝宝肠套叠术后护理要当心
经过肠套叠的折腾,宝宝不免较虚弱,出院后,妈妈千万不可给宝宝进补,而应让宝宝的肠子多休息,减轻肠道负担,使肠道功能得到恢复。如果肠子套叠的凹陷处未充分复原,很容易再次发生肠套叠。不同时期的肠套叠术后宝宝护理重点有所区别。
哺乳期宝宝。人工喂养的宝宝要减少奶量,奶粉也可以冲得稍淡些;喂母乳的宝宝可适当缩短喂哺时间。此时决不能换奶粉,如果要换,也应在宝宝肠功能完全恢复、稳定后再换。
添加辅食期的宝宝。给宝宝提供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在此时增加宝宝从未接触过的食物。食物量也宜少不宜多。
如果宝宝仍然频频哭吵,还是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因为有些宝宝会连续发生肠套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