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便秘,一天两天尚可,三天四天不排大便,最紧张的不是小孩,而是小孩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年人与小孩一样,也容易便秘,拉不出大便的难受,他们有切身体会,于是设身处地为儿孙担忧;又受了保健品宣传的影响,说什么便秘会造成自身中毒,会影响身心健康,更夸张的,还说会影响大脑功能、孩子会变蠢等,而一些不严谨的科普读物也在推波助澜,加以渲染。育儿中,爸爸妈妈怎样应对宝宝便秘呢?
到底小儿便秘是怎么一回事?真有那么严重吗?
小儿便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器质性原因,在小儿期多见的是先天性巨结肠、肛门或直肠闭锁(俗称无屁股眼),以及腹腔内病变压迫肠子、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患这类疾病的婴儿出生后即有便秘,如果婴儿出生24小时后还未排出胎粪,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这些原因。与成人特别是老人不同,小儿在肠子里长瘤而引起便秘的现象是相当少见的。对众多的便秘儿进行统计分析得知,这种器质性便秘只占5%到10%。器质性便秘经过特别手段如手术等,可望得到较为彻底的治疗效果。
另一类是非器质性原因,占了便秘的绝大多数。以往对这类便秘的研究不够深入,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专家们还特地召开国际会议,来商定非器质性便秘的定义和分类。在此谈论的非器质性便秘,是慢性、长期的便秘,时间上至少要超过两个星期,不是指短期便秘。非器质性便秘,按近来国际学术会议讨论结果,提出主要指以下三种:婴儿排便困难、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大便潴留。
大家可不必理会这些医学术语,不妨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是否遇到过下面描述的几种排便障碍的孩子。
大便前十分聒噪
有些婴儿在每次大便之前,总要先大哭大喊一番,伸腿挺身,十分痛苦,可以吵得左邻右舍睡不着觉。就这样大哭大喊十几分钟后,只听得肛门噼里啪啦排出不少大便,婴儿又突然安静下来,嬉笑如常,像个乖小宝。护理婴儿的妈妈会描述大便前的婴儿“横也不是,竖也不是”,怎么呵护都毫无效果。爷爷奶奶也没辙,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这种“大喊大叫的大便事件”,一般发生在六个月以内的婴儿,每次发作都在十分钟以上,每天可以有几次。妈妈会发现,这时的婴儿哄也没用,亲也没用,就是哭个不停。乍以为是大便干结,仔细看大便却是软软的,不可能堵住肛门。怎么回事?原来,这是婴儿还没掌握排便要领之故。
正常大便过程中,结肠内的粪便被推入直肠,直肠扩张,引起阵阵收缩,同时放松肛门外括约肌等控制排便的肌肉群,增加腹压,大便就排出来了。而有些婴儿在增加腹压的同时,却没能放松肛门外括约肌等控制排便的肌肉群。直肠收缩引起阵阵腹痛,大便却被“卡住”而没法排出,婴儿又难受又着急,不免大喊大叫。这种现象被国际会议定名为婴儿排便困难(infant dyschezia)。经过1~2个月,婴儿掌握了排便要领后,便会自动终止。发作时除了适当呵护,别无良法,唯有请四方邻舍多多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