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返回

展开导航

家长切记得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妈妈网 | 编辑:晓阳
导读娃娃在两岁前绝对是一个吃饭难的“问题”孩子。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因为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娃妈和娃外婆一直用各种方式将食物塞进娃娃的嘴里。

  娃娃在两岁前绝对是一个吃饭难的“问题”孩子。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因为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娃妈和娃外婆一直用各种方式将食物塞进娃娃的嘴里。1岁8个月时,娃娃的吃饭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喜欢边玩玩具边吃饭;经常把饭含在嘴里不下咽,一顿饭能吃上个把小时;喜爱肥肉,不喜欢吃青菜,等等。偶然一次经历,娃娃因为下午挨饿而引发了晚上吃饭的积极性,这让娃妈意识到孩子不肯好好吃饭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她根本不饿。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娃妈逐渐开始尝试用新的方式来对待娃娃吃饭的问题。

  少零食、多运动。在吃饭前一小时内,坚决不给娃娃任何食物,就连原先娃娃爱喝的果汁都不行,最多只给她喝少许白开水。娃外婆每每想拿出饼干来疼爱她的小孙女,都被娃妈及时劝阻。

  娃外婆也逐渐增多了带娃娃出去玩的频率,娃娃的活动量增加了,小肚子里储存的能量都消耗了,饭量自然也就上来了。

  纠正偏食的习惯。娃妈听取同事Rachel提出的意见:不能只给宝宝她喜欢的食物,而是应该同时引导她吃不喜欢的食物,以避免挑食。以其过来人的说法:“小孩子挑食都是大人惯的!”娃娃喜欢吃白萝卜,不喜欢吃胡萝卜。要是家里煲了胡萝卜汤,娃外婆就会特意叮嘱娃妈:不要给娃娃盛胡萝卜,她不喜欢吃。果然,当娃妈把胡萝卜夹进娃娃的小碗里时,小家伙便开始皱眉头了。娃妈也有自己的一招:夹起一块胡萝卜放进嘴里,“吧吧”地吃得有滋有味,还很“陶醉”地感叹着胡萝卜的营养和美味。随后,又得到了娃爸积极的响应,只见娃爸赶紧夹起一块胡萝卜放进嘴里,回味无穷地说道:“好吃!真好吃!”娃妈再瞅瞅旁边的小妮子,一块胡萝卜已经盛在勺子里啦!虽然娃娃最后只吃了几块胡萝卜,但相对先前一点都不沾的情况而言,绝对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

  吃饭就是吃饭。如果娃娃表现出来吃饱了,娃妈会把她抱出餐椅。娃妈的想法是,当娃娃坐在餐椅上时,就需要明白这里只是用来吃饭的场所,而不是可以玩的地方。这样,孩子一旦坐在餐椅上,就会养成专心吃饭的习惯,而不会总想着把餐椅当成玩耍的道具,非要摇头晃脑或玩具作陪才肯“好好吃饭”了。

  饭的好,饿过才能知道。娃娃凌晨4点多吃过奶后,早餐一般是不愿意吃的。以前,娃外婆会动用一切方式哄她吃饭,而现在娃妈的理论是:不吃?那就饿着吧。饿了,自然就会吃了。

  娃娃对牛奶的依赖性比较大,在饿了时会嚷着喝奶。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晚饭吃得少、又还没有到睡前喝奶的时间段中。碰到这种情况,娃妈会耐心地和娃娃沟通其中的道理:晚饭吃得少,这会儿就会觉得有些饿,会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但喝奶的时间如果还没到,是不能喝的。要是娃娃以后可以多吃一点饭,就不会挨饿了。有了饿肚子的经历,加上明白了吃奶的时间是固定的、不是可以救急用的,娃娃吃饭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

  让娃娃自主吃饭。娃妈也渐渐发现,什么事情要是让孩子自己去做,反而会特别积极主动。当我们把用勺吃饭的主动权交给娃娃后,学着自己拿勺吃饭的小家伙不仅有一种乐在其中的感觉,用勺子的动作也随着不断的练习越来越灵活了。

  不表现出过度的关注。回想以前,娃妈和娃外婆总是担心小家伙饿着,为让她多吃饭,总是容忍她在餐椅上玩耍,以便趁机多喂几口。如此过度的关注和娇惯,反而让孩子将吃饭当成了撒娇玩耍的手段,而故意不好好吃饭。

  娃娃喜欢自己吃米饭,但却总是期望着娃妈可以喂她菜吃。每次总是嚷嚷:“我要吃鱼!”而后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充满期待地望着娃妈。现在的娃妈已经可以按捺住想喂小妮子的冲动,而选择把菜放进她的小碗里,轻描淡写地告诉娃娃:“要自己吃哦。”娃娃似乎有些受挫,但很快反应过来,便拿起勺子开始自己吃,偶尔也会用小手去碗里帮忙。在这种不表现出过度关注的氛围里,娃娃还很快学会了自己端着杯子喝汤了。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方法,但在娃娃身上已经出现了不少可喜的变化:勺子用得越来越熟练,吃饭很少东张西望了,饭量也比以前多了不少。实践出真知,娃妈现在终于认识到:只有把吃饭变成孩子心里“自食其力”、至关重要的事情,才不会成为让大人颇为头疼的难题。而成长中的很多事情,何尝不是这样的道理呢?

  素儿――的确如此,从吃饭这件事就足以看出,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某一个问题,需要从方方面面来全盘考虑每个行为背后的成因。零食或加餐的影响、玩具导致的不专心、大人的过分关注……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吃饭在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而孩子成长中更多的问题也都是这样的道理,唯有从源头开始分析,多角度考虑其中的诱因,才能在解决孩子的问题时,给予完善、到位、标本兼治的引导。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