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病主要包括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妊娠特有肝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及妊娠并发症引起的肝病(妊高症、HELLP综合症、妊娠剧吐),其中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占首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占第二位。
1、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妊娠期急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具有明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道症状。甲、戊型肝炎早期常伴有发热,3—5天热退后出现巩膜黄染,但皮肤瘙痒轻微。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显着升高,重症肝炎死亡率达70%。
精神紧张会促使肝衰竭
孕妇急性病毒性肝炎危险性比非孕妇高,因为孕妇胎儿的呼吸、代谢、解毒和排泄等均靠母体完成,增加了母体的基础代谢,从而加重肝脏负担,此外,妊娠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使血清白蛋白进行性下降,加上分娩时精神紧张、疲劳、出血、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等因素促使机体恶性循环,导致肝衰竭。
孕前做肝功能、乙肝全套、丙肝抗体、丙肝、乙肝病毒含量检验,专科医师针对性早期选择胸腺肽a1抗病毒,调节免疫治疗,可减少发病率。
2、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本病绝大多数发生在妊娠后期,其临床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一般无消化道症状,瘙痒4周后可出现轻微黄疸。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轻度升高。肝纤维化全套或单项甘胆酸检查明显升高,分娩后肝功能及甘胆酸迅速下降,一般一周内恢复正常。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引起的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炎,这是由于患者胎盘组织内也存在胆汁淤积,可引起胎盘血液灌注不足,胎盘缺氧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