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了一例孕妇因进补而发生食物性肠梗阻的病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褚忠华副教授提醒广大孕妈,进补需有度,过度进补易引发食物性肠梗阻。
名医简介:褚忠华,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约编委,岭南现代外科杂志编委。
准妈妈过度进补小心食物性肠梗阻
小刘怀孕36周,婆婆为给她补补身子,特意做了红烧猪蹄。可小刘吃后突然觉得肚子疼,家里人都误以为她将要分娩,于是急忙把小刘送往医院。可到医院后,产科医生检查孕妇宫颈未开,没有一点即将临盆的迹象。由于孕妇不停呕吐,没有排气排便,医生初步诊断为其他原因引起腹痛。后经胃肠外科医生会诊,加上一系列检查,确诊为妊娠期肠梗阻。
孕后肠蠕动减慢易便秘食物难消化堆积于肠管内
褚忠华副教授说:“其实怀孕本身不会引起肠梗阻。但孕后孕激素水平升高,使得肠管平滑肌张力降低,肠蠕动因此有所减慢,再加上怀孕后易便秘,粪块堆积在结肠和直肠内,增大了子宫对肠管的压迫作用,这几方面的影响都可能成为肠梗阻的辅助性因素。小刘受妊娠生理改变的影响,胃肠蠕动有所减慢,加上一次性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造成食物难以消化吸收,堆积在肠管内。据小刘诉说,她加上平时缺乏运动,使肠蠕动更加缓慢,因此发生过度进补造成食物性肠梗阻的情况。
褚忠华副教授补充,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均可发生肠梗阻,但临床发现,妊娠16~20周子宫升入腹、妊娠32~36周胎头降入盆腔、或产后子宫突然缩复肠袢急剧移位,这三个阶段,妇女更容易发生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