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耐量检查

糖耐量检查,大家对这个词语应该都很陌生,但是许多准妈妈对这个词就很熟悉了,因为糖耐量检查是孕期检查必不可少的一项,它也关乎着宝宝的健康。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人体糖耐量?通俗地说就是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深入了解一下糖耐量检查的相关内容吧!

什么是糖耐量检查

究竟什么才是糖耐量检查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糖耐量是什么呢,通俗地说就是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医院通常会对疑似糖尿病患者进行糖耐量测试,如果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介于7.8至 11.1毫摩/升,表明机体糖耐量能力减低,也就是说身体对糖的吸收和利用比正常人差了。 糖耐量减低无明显不适感但一定不可掉以轻心。

糖耐量检查主要是为了检查孕期糖尿病。因为妊娠期糖尿病或者妊娠期糖代谢异常,都对妈妈和宝宝都会产生危害,可能引起流产、妊娠期高血压征、感染、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及早产等等危害,因此糖耐量检查是很有必要的。经常使用的试验方法是空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前至少3天不限制患者饮食及活动,试验于清晨进行,禁食12小时后取静脉血测空腹血糖,再将75克葡萄糖粉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喝完。测服糖后1、2、3小时三个时间点的血糖浓度。整个检查期间禁止饮食和吸烟。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合并症,分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两种状态。GDM就是检查确定为妊娠期糖尿病。GIGT是说早期血糖稳定改变,但是检测值是介于正常和不正常之间的中间或过度状态。也就是说是不完全健康的状态。

查看全文

糖耐量检查重要性

妊娠期糖尿病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不同,绝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会在宝宝出生以后会恢复正常, 但其中大约有1/3的人在产后5~10年会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腺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造成的。胰岛素控制着你血液中糖的含量,并使你的身体能够储存没有立即用于能量消耗的糖份。

在孕期,特别是大概5个月以后,宝宝的生长开始加快,你的身体必须产生额外的胰岛素,来满足宝宝的需要。如果你的身体跟不上这种变化,你就可能患上妊娠期糖尿病。

宝宝的生长需要葡萄糖形式的糖份,但是糖份过多可能会使他生长过速。宝宝过大会使妈妈的分娩难度增加,很可能需要接受剖腹产,而剖腹产又会使宝宝出现新生儿黄疸和呼吸窘迫综合征问题的风险提高。

在使用妊娠期糖尿病新的诊断标准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14%不等,在中国大约5%的准妈妈会得妊娠期糖尿病。而新的诊断标准使用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预计可能会达到或超过15%。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只需要保持健康饮食和锻炼来控制血糖。少数情况下,医生会为准妈妈开胰岛素进行注射。

查看全文

糖耐量检查标准值

目前中国的医院普遍使用卫生部关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行业标准,即孕早期空腹血糖正常的准妈妈,建议在怀孕24~28周进行75g正规糖尿病试验,监测空腹及喝糖后1小时及2小时的血糖水平。若3项中任何1项达到或超过限定值,即空腹血糖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分别为:5.3mmol/L、10.0mmol/L、6.7mmol/L,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的空腹血糖是小于5.8,糖筛查实验50g,一小时后血糖小于7.8,大于等于7.8为糖筛查异常,需要进一步进行糖耐量实验。

通俗地说就是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医院通常会对疑似糖尿病患者进行糖耐量测试,如果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介于7.8至 11.1毫摩/升,表明机体糖耐量能力减低,也就是说身体对糖的吸收和利用比正常人差了。 糖耐量减低无明显不适感但一定不可掉以轻心。

正常为给糖后1/2~1小时血糖浓度迅速上升,2小时后恢复至空腹水平,如果服糖后2小时未降至正常水平,且尿糖阳性,即为糖耐量减低。

查看全文

糖耐量检查注意事项

临床上做糖尿病诊断试验时,通常是测静脉空腹血糖。当静脉空腹血糖<5.0mmol/L,可排除糖尿病;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并且有临床症状时,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而当静脉空腹血糖在5.5~7.0mmol/L之间并且怀疑糖尿病时,就应该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试验是一种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通过OGTT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早期诊断糖尿病。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应该注意什么吧!

1.做OGTT试验前3天,应该控制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影响本试验的药物(引起血糖升高或降低的药物)应停用。

3.试验前病人应10~14个小时不进食。

4.试验当日早晨空腹静脉取血后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