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

黄疸型肝炎是肝病的一种,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治疗,对肝脏会造成严重的威胁,进而危害到人体健康。家中如有黄疸型肝炎的患者,家属一定要注意做好护理和预防的工作,避免感染到这种疾病。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下黄疸型肝炎的有关知识。

什么是黄疸型肝炎

黄疸型肝炎是肝病的一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给肝脏造成损害。其中的黄疸,只是这种疾病的一个表现,并不是诱发肝炎的因素,黄疸型肝炎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食欲减退,厌油,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

平时生活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比如肝部受到肝炎病毒的损害,使得肝细胞被破坏以及肝组织受损,进而出现皮肤、粘膜和眼球巩膜等部分出现发黄的症状。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查看详情

黄疸型肝炎传染吗

引起黄疸型肝炎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并非每一种病因引起的黄疸型肝炎都具有传染性。例如,由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因素引起的黄疸型肝炎就没有传染性,患者和与其有密切接触的亲友无需过分担心,但如果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黄疸型肝炎是具有传染性,并且是在发病期才有传染性,在康复期里是不会传染给别人的。

查看详情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种,它的症状表现为起病急速,皮肤和眼白发黄,小便发黄,上腹部和肝部疼痛,恶心呕吐,血清胆红素升高等,有些病人还会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都有可能引起急性黄疸型肝炎,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最容易引起这种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病程较长,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但由于起病急,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避免病情加重而引发肝硬化、核黄疸等严重的疾病,危及生命。此外,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传染性,患者及其亲属不能掉以轻心。

查看详情

黄疸肝炎传染吗

黄疸肝炎会传染,但不是说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传染,它的传播需要有一定的途径。一般情况下,黄疸肝炎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播,因此,我们生活中的握手、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一起吃饭或者拥抱等一般不会传染。黄疸肝炎传播病毒的方式,会通过用手、苍蝇或者水污染后的食物然后传染给他人,还有要尽量避免与黄疸肝炎的病人有皮肤破损的接触,这都有可能传染。

查看详情

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说到黄疸型肝炎的症状,一般的表现主要有三种,在患病期间这三种表现并不是每一种都特别明显,有时可能会有某个症状不太明显而其他症状非常明显,反之。

第一种症状的表现是发热,当出现发热的时候,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感冒发烧,其实也是黄疸型肝炎的一个症状,千万不要大意,错过了治疗时期;第二种症状是尿黄,尿黄的颜色有变化,起初为浅黄,逐渐变为深黄,直至变浓成为豆油状;第三种症状为肝部的右上方会有疼痛,这是因为肝部受损了,肝炎中的病毒已经使肝脏变得肿大导致的。

查看详情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多核巨细胞形成的一种新生儿疾病。它是新生儿晚期以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结合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升高为特征,多为产程中或产后感染引起。常于生后1个月左右发病。广义地说,它包括肝细胞源性的肝内胆汁郁积,如感染、代谢性疾病、家族性胆汁郁积、染色体异常及特发性新生儿肝炎;狭义地说,它仅局限于感染引起的肝细胞炎症。

查看详情

黄疸乙肝

也许你听说过黄疸,听说过乙肝,但是却未必知道什么是“黄疸乙肝”,下面妈妈网百科告诉你吧!

黄疸乙肝,即黄疸型乙型肝炎。黄疸乙肝的整个病程一般分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黄疸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恶心、肝区疼痛、食欲不振、黄疸等。

目前还没有药物能杀灭乙肝病毒,如果肝功能正常,一般不须治疗.但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由于各种抗病毒药物很难有所作为不宜一味追求阳转阴;

2、应做到调养劳逸和随访的三结合;

3、提高个人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力求消除乙肝病毒和保持不再发病。

查看详情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护理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疾病,患有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婴儿要极为小心的护理,注意事项也是颇多,不过大家都知道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吗?大家为了宝宝的健康很有必要了解清楚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吧!

应用乙肝疫苗做主动免疫

目前使用的有血源疫苗与基因疫苗,经应用比较,认为基因疫苗比血源疫苗更佳,用量小,安全性高(避免受到血源携带的其他极微量或未知微生物感染)。采用的方法是对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的产母所生的婴儿按0、1、6程序(出生24h内、1个月、6个月)各接种1次疫苗。12个月时随访,测保护性抗体(HBsAb)。

用乙肝人类免疫球蛋白(HBIG)作被动免疫

1、对患有急性期或恢复期乙肝以及HBV携带的孕母分娩前3个月,每月注射1次HBIG,每次200U。以期阻断宫内感染。

2、对上述孕母所生的婴儿于生后24h内,1月龄、6月龄各注射HBIG 100U以加强婴儿的保护。

3、乙肝疫苗和乙肝人类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应用:采用同时不同侧部位注射,可使95%婴儿得到保护。目前推荐使用的方法:出生后24h内、1月龄、6月龄时使用,作不同侧肌注。3~5年进行加强接种1次。接种后6个月测HBsAg阳性示接种失败,如15个月仍阳性示慢性携病毒者,如15个月时HBsAg阴性,抗HBs阳性示婴儿得到保护。国内学者对宫内HBV感染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经长期随访观察,发现虽然近期无效,但远期作用良好,大多数婴儿在2岁前HBsAg转阴,接种乙肝疫苗 HBIG的婴儿HBsAg转阴更快。

查看详情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治疗

新生儿晚期以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结合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升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常于生后1个月左右发病,那么大家知道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吗?下面就由妈妈网百科来告诉大家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吧!

新生儿肝炎病原不一,但基本治疗措施相同。包括护肝治疗和针对病因的治疗。新生儿乙型肝炎仍无特效治疗,除营养、激素、维生素以外,有人试用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iRNA)、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HBsAg疫苗)、左旋咪唑、泛癸利酮(辅酶Q10)静脉滴注血凝素等。以上均为激活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部分病例有效。

1、病因治疗

选用抗病毒药物;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原发细菌感染;对先天性代谢异常者,应给予特殊饮食治疗。应用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治疗HBV感染已有良好疗效。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有干扰HSV-DNA的作用,抑制病毒DNA的复制,是治疗HSV感染的较理想药物。用法:每次5mg/kg,静脉滴注,3次/d,连用1周。

2、营养

由于患儿常因食欲不振及脂肪吸收不良导致热卡和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因而应注意营养平衡。禁食者每天要有一定量的糖类供应,但由于肝脏疾患则亦影响耐糖能力,故不宜糖分过多,葡萄糖可按8~12mg/(kg·min)计算给予。肝脏从门脉血摄取氨基酸以合成蛋白,当肝脏有疾患时宜供应一般量的蛋白,勿使超负荷,才符合生理。

在肝脏功能障碍时,可有苏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和胱氨酸的升高,加上婴幼儿本来对芳香族氨基酸代谢功能不全,故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亦可增高,因之在重症肝炎或胆道闭锁时,应投予肝用氨基酸输液(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该类氨基酸可在肝外组织进行代谢,促进蛋白合成。脂肪供应则宜减少,肠内胆盐的减少不仅影响对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和吸收,而且有促使肝和小肠合成胆固醇增多之弊端。注意补充维生素A、K、D、E,应肌内注射。

3、激素

泼尼松(强的松)2mg/(kg·d)部分病例有一定疗效,在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步减量,其作用可能在消除肝细胞肿胀,减轻黄疸,并延迟肝组织的纤维化等方面。疗程按临床情况而定,一般共用4~8周,需注意预防其他感染,此外地塞米松等亦可应用。目前对激素的临床应用价值尚有争论。

4、保肝利胆药退黄

门冬氨酸钾镁:通过提高细胞内钾镁离子的浓度,加速细胞内三羧酸循环,从而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胆红素。用法:每次0.2~0.4ml/kg,静脉滴注,1~2次/d,亦可口服。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小剂量山莨菪碱(654-2)静脉滴注3~5天,有助于疏通胆小管,达到利胆退黄作用。前者用量每次5~10ml/kg,后者用量每次0.2~2mg/kg。

查看详情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症状

大家知道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吗?了解清楚病症症状后才能积极的进行治疗,下面妈妈网百科就来告诉大家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爸爸妈妈们为了宝宝的健康很有必要了解清楚哦!

1、黄疸:为新生儿肝炎最突出的表现,大部分患儿因黄疸就诊。新生儿肝炎起病常缓慢而隐匿,多数患儿出生后第1周即出现新生儿黄疸,并持续2周以上时间,或生理黄疸消退后而又再度出现黄疸。大部分患儿治疗1个月后黄疸消退。

2、肝脾肿大:肝脾均可触及,肝脏一般为中度肿大。肝脏增大,触诊光滑,边缘稍钝,脾脏增大不显著。轻症经一般处理后,就逐步好转,大便首先变黄,皮肤及巩膜黄疸逐渐消退,肝脏缩小到正常范围,生长及发育亦良好,整个病程4~6周。

3、大便:出生时大便颜色正常,以后渐转为淡黄色或灰白色大便,往往不是持续性,有时有少许淡黄色或绿色大便。

4、尿:结合胆红素可以从小便中排出,大部分患儿有浓茶样小便,可染黄尿布。

5、其他:常伴随少许呕吐、厌食、体重不增等。

部分病儿因疾病发展缓慢,一般又无发热、厌食、呕吐等,且黄疸及大便色泽变淡亦未引起家长注意,直到满月或更晚才被发觉,以后逐渐发展为重型,也有一开始就表现严重症状者,重症者黄疸日趋严重,大便呈陶土色,肝脏增大(可达肋下5~7cm),质偏硬,脾脏亦增(可达肋下6~7cm),腹壁静脉怒张,腹水征,会阴及下肢水肿,可发展到肝性脑病等;或发生大出血、脓毒症等并发症而死亡。

查看详情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