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蛤蒸蛋

拥有"百味之冠"称号的花蛤可是个好东西,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深受吃货们的欢迎。花蛤的做法有很多,炒、煲汤、水煮皆可,今天接下来妈网百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花蛤蒸蛋。鲜香嫩滑的花蛤蒸蛋,是一道家常菜,此菜滑嫩爽口,入口即化,老少咸宜,绝对是吃货们不容错过的美食,那么好的美食,可别说妈网百科没有介绍给你哦!

花蛤蒸蛋的做法

说到这个花蛤蒸蛋,相信吃过的人立马就会想到那鲜香嫩滑的口感,蒸蛋那淡淡的香味儿,花蛤那鲜美无比的肉质,绝对是吃货们的最爱。家有萌娃初长成也可以吃哦,看到这里,麻麻们是不是按捺不住小兴奋,急切想要大展身手给宝宝做一顿美味的花蛤蒸蛋呢?莫心急,花蛤蒸蛋的做法马上奉上!

材料:花蛤300克,鸡蛋200克,大葱3克,盐10克,味精5克,黄酒5克,色拉油15克。

做法:

1、首先,我们要把花蛤泡于盐水中,吐沙后洗净,放入盘中。

2、然后覆上微波薄膜,高火2.5分钟,取出,倒出花蛤汤汁备用。

3、接着就是鸡蛋打散,加入精盐10克、味精、绍酒各5克、色拉油15克、温高汤2杯和花蛤汤汁搅拌均匀后,取滤网过滤于深碗中,覆上微波薄膜,中火4分钟。

4、取出,花蛤排于上面,覆上微波薄膜,中火6分钟。

5、取出,撒上葱花就可以了,香喷喷的花蛤蒸蛋还不赶紧过来吃!

查看全文

花蛤蒸蛋的营养价值

万万没想到,花蛤蒸蛋还有这样的营养价值!花蛤被冠上"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等称号并不是乱来的,它那鲜嫩无比的蛤肉绝对是让吃货们吃了要返寻味!如果只是单纯烹饪花蛤未免有点小单调,但是用花蛤加上鸡蛋,绝对能够满足你视觉和味觉上的享受。夏天没食欲吃啥好,花蛤蒸蛋是个不错的选择。为啥?它的营养价值高呗!

花蛤蒸蛋的营养价值之花蛤篇

花蛤的营养丰富,100克(可食部分为46克)花蛤中,蛋白质7.7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2.2克;胆固醇22毫克。由此可见花蛤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且氨基酸的种类组成及配比合理;低脂肪,不饱和脂肪酸较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还含有磷、钙、镁、铁、锌、硒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各等种维生素和药用成分。

花蛤蒸蛋的营养价值之鸡蛋篇

鸡蛋含丰富的优质蛋白,每百克鸡蛋含12.7克蛋白质,两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大致相当于3两鱼或瘦肉的蛋白质。鸡蛋蛋白质的消化率在牛奶、猪肉、牛肉和大米中也最高。鸡蛋每百克含脂肪11.6克,大多集中在蛋黄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多,脂肪呈乳融状,易被人体吸收。鸡蛋还有其它重要的微营养素,如钾、钠、镁、磷,特别是蛋黄中的铁质达7毫克/100克。婴儿食用蛋类,可以补充奶类中铁的匮乏。蛋中的磷很丰富,但钙相对不足,所以,将奶类与鸡蛋共同喂养婴儿就可营养互补。

查看全文

花蛤蒸蛋怎么做嫩滑

花蛤蒸蛋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妈网百科已经在上文中做了阐述。有些人在了解了花蛤蒸蛋的做法之后就立马动手制作,锅碗瓢盆咚咚响,但是折腾了半天,最后的成品居然惨不忍睹,根本就没有蒸蛋那般嫩滑啊!其实这是因为大家没有掌握好花蛤蒸蛋的技巧,想要花蛤蒸蛋做得嫩滑,那就要注意下面几点注意事项了哦。

【忌猛搅蛋液】在蒸制前猛搅或长时间搅动蛋液会使蛋液起泡,搅拌后蒸时蛋液不会溶为一体。最好是打好蛋液,加入凉开水后再轻微打散搅和即可。

【忌加生水和热水】生水因自来水中有空气,水被烧沸后,空气排出,蛋羹会出现小蜂窝,影响蛋羹质量,缺乏嫩感,营养成分也会受损。也不宜用热开水,否则开水先将蛋液烫热,再去蒸,营养受损,甚至蒸不出蛋羹。最好是用凉开水蒸鸡蛋羹,会使营养免遭损失,也会使蛋羹表面光滑、软嫩如脑,口感鲜美。

【忌蒸前加调味品】蛋羹若在蒸制前加入调味品,会使蛋白质变性,营养受损,蒸出的蛋羹也不鲜嫩。调味的方法应是,蒸熟后用刀将蛋羹划几刀,加入少许熟酱油或盐水以及葱花、香油等。这样蛋羹味美,质嫩,营养不受损。

【蒸制时间忌过长】由于蛋液含蛋白质丰富,加热到85℃左右,就会逐渐凝固成块,蒸制时间过长,就会使蛋羹变硬,蛋白质受损。蒸气太大就会使蛋羹出现蜂窝,鲜味降低。

查看全文

花蛤蒸蛋哪些人不能吃

花蛤是常见的海产品,因贝壳表面光滑且布有红、褐、黑等美丽花纹得名。它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因其肉质鲜嫩,深受吃货喜爱。花蛤蒸蛋是花蛤常见做法,但并非人人适合,比如产妇就不宜食用。以下为您介绍哪些人不能吃花蛤蒸蛋:

总之,花蛤蒸蛋虽美味,但特定人群需避免食用,以防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本文内容为常见生活健康知识总结,未特定参考单一站点。

查看全文

花蛤蒸蛋不能和什么同食

花蛤蒸蛋是一道常见且受欢迎的家常菜,以其鲜香嫩滑的口感,深受大人和小孩喜爱。然而,在食用花蛤蒸蛋时,需要注意有些食物不能与之同时进食。以下为您详细介绍花蛤蒸蛋中花蛤和鸡蛋分别的搭配禁忌:

在享受美食时,了解食物的搭配禁忌十分重要,能避免因不当搭配给身体带来不适。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暂无公开权威医学文献明确提及这些搭配禁忌,相关知识多来源于民间经验和部分营养科普内容。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