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背竹是大型藤本植物但无缠绕和攀援性,中、小型植株可自然直立生长,大型植株需依靠其他物体直立。家居多摆放中小型龟背竹,以下是其常见繁殖方法:
龟背竹种子属大粒种子,但缺水,需室内盆播,播后保持20 - 25度恒温。播种实生苗生长极慢,5 - 6年才可陈设和观赏,故较少采用此繁殖方法。
盆栽龟背竹大多只有一根主茎,随新叶抽生茎杆向前延伸,少发侧枝。若扦插,需截取主茎作插穗,扦插于基质中,隐芽萌发后先抽生出2片初生叶,随后叶柄展出再生叶。
夏秋季分株繁殖成活率高、成型效果好。先将龟背竹侧枝整段劈下,栽植于木桶或钵内,采用MS培养基加10毫克/升6 - 苄氨基腺嘌呤在30℃条件下栽培,6周后新芽长出,根部也会逐渐生出。
结论:龟背竹有播种、扦插和分株三种繁殖方法,各有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繁殖方式。
龟背竹喜温暖湿润,且常室内养殖,可种植在造型优美的瓷盆中,使盆株相得益彰。上盆时,以腐叶土为基质最佳,混入过磷酸钙,能供应充足磷肥。因气生根可吸收空气中的氮,腐叶土含大量钾,过磷酸钙除磷外还能提供钙,后续无需追肥。
每年春季需换盆换土一次。若在家中陈设,换盆不便,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换盆。
总之,掌握好龟背竹在种植容器、基质、换盆、日常养护等方面的要点,能让龟背竹生长良好。
龟背竹以其优美的株型、奇特的叶片和多样的品种受到人们喜爱,常见品种有迷你龟背竹、石纹龟背竹、白斑龟背竹、蔓状龟背竹、洞眼龟背竹等。
龟背竹是会开花的。其肉穗状花序从植株顶端的叶腋间抽生而出,外面包着2个大型苞片,每片长约3厘米,宽约1 - 2厘米,呈宽舟状,乳黄色,相当肥厚,先端渐尖,基部渐窄,上面有纵向脉纹。肉穗花穗长2 - 5厘米,粗5 - 6厘米,呈短圆柱形,顶端顿圆,灰绿至青绿色,表面有鱼鳞状细沟纹。雄花着生在肉穗花序上部,略带紫色;雌花着生在下部,呈黄色。
龟背竹一般情况下不开花,所以其开花被视为好兆头。龟背竹象征着健康长寿,摆放在家中,开花是难得一见的奇观,不仅能让人心情愉悦,还能唤起人们新的希望。
综上所述,龟背竹开花不仅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还蕴含着美好的寓意。
龟背竹易患两种常见疾病,分别是灰斑病和竹锈病。为减少这两种病害对龟背竹的危害,需了解其症状及防治方法。
症状:叶片从叶缘开始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灰褐色小斑点,随后斑点逐渐扩大,变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褐色病斑。病斑可相互连接成片,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针尖大小的黄色斑点,随后斑点相互连结形成大斑块。严重时,叶片布满斑点,变黄脱落。
防治方法:
结论:了解龟背竹灰斑病和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能有效减少病害对龟背竹的危害,保障其健康生长。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