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原因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原因

肺炎支原体感染(MP感染):原因、传播及预防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简称MP感染)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一种急性间质性肺炎,亦称支原体肺炎。这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影响儿童、青少年及部分成人。

传播途径

  •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即可感染。
  • 支原体通过接触感染:其细胞膜上的神经氨酸受体可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

致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在发病前2~3天直至病愈数周内,皆可在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检测到。其致病机制包括:

  1. 吸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破坏上皮细胞。
  2. 产生过氧化氢,进一步引起局部组织损伤。

常见症状

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多种呼吸道疾病,包括咽炎、支气管炎及肺炎。其中,支原体肺炎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

易感人群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儿童。此外,近年来在成人中也逐渐增多。

预防措施

  •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咳嗽和打喷嚏时。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 增强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

总结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包括儿童和部分成人。通过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增强免疫力,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