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原因、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现象,其发生率约为50%。大多数情况下,黄疸会在数周内自行消退。然而,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检出率也显著增加。据统计,母乳性黄疸占新生儿黄疸的20%以上,其症状可能持续2至3个月。

黄疸持续不退的处理方法

1. 光疗:利用蓝光降低血清胆红素

对于确诊为母乳性黄疸且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超过220μmol/L)的足月儿,光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波长为425~475nm的蓝光能够促进血清胆红素的分解,转化为可通过尿液和胆汁排出的物质。

  • 治疗方式:将宝宝置于光疗箱中,使用黑眼罩(如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眼,每小时更换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
  • 治疗时间:一般连续照射24小时,或间隔照射10小时后休息半天,再继续治疗,疗程通常为2至3天。
  • 注意事项:光疗期间需为宝宝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此外,症状较轻的宝宝可以通过晒太阳来辅助退黄。需要注意的是,晒太阳时应避免隔着玻璃,最好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如果气温超过30℃,可以让宝宝裸露皮肤晒太阳,但要遮住眼睛以保护视力。

2. 药物治疗:使用茵栀黄类药物

茵栀黄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退黄药物,包括茵栀黄注射液、茵栀黄口服液和茵栀黄颗粒。此外,传统中药如绵茵陈汤也被广泛应用。

  • 用药安全:尽管茵栀黄注射液已被使用30多年,其疗效得到认可,但需注意药品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不良事件引发了对其使用的关注。
  • 替代方案:为安全起见,可选择茵栀黄口服液或颗粒,或采用传统中药煲制的绵茵陈汤。

3. 喂养调整:母乳喂养的优化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但在黄疸严重时可能需要短暂调整喂养方式。

  • 暂停母乳喂养:当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可暂停母乳喂养3至5天,用吸奶器排空乳汁以维持泌乳功能,待黄疸减轻后再继续哺乳。
  • 少量多次喂养:为减少胆红素的再吸收,可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并适当增加宝宝的饮水量。
  • 长期效果: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母乳性黄疸通常会逐渐消退,对婴儿的健康发育影响较小。

总结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无需过度担忧。通过光疗、药物治疗和喂养调整等方法,大多数黄疸症状都能有效缓解。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