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会如何治疗

母乳性黄疸会如何治疗

母乳性黄疸:原因、诊断与护理建议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新生儿黄疸现象,通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泛黄,并可能持续至宝宝出生后1-2个月。这种黄疸与母乳喂养相关,但通常属于良性状态。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 黄疸持续时间:如果宝宝的黄疸症状持续超过2-3周,建议尽快就医检查。
  • 诊断方法:医生可能会建议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同时测量宝宝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 奶量计算:人工喂养期间,奶量应按照150ml/kg.d的标准进行计算。
  • 母乳保存:暂停母乳喂养期间,妈妈应使用吸奶器定期吸奶,以保持乳汁分泌,为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母乳性黄疸的应对措施

如果暂停母乳后宝宝的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则表明黄疸可能与母乳相关。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无需特殊治疗,父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对于黄疸症状较严重的宝宝,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保肝药物或酶诱导剂进行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 早期开奶:鼓励母乳喂养的妈妈尽早开始哺乳。
  • 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喂奶频率,以促进宝宝排便,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
  • 支持疗法:为宝宝提供保暖、充足的热量,并预防感染,以避免黄疸加重。

母乳性黄疸的预后

母乳性黄疸的预后良好,通常在停止母乳喂养后黄疸会迅速消退。目前尚无因母乳性黄疸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

结论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常见且通常无害的现象,通过适当的护理和监测,大多数宝宝都能健康渡过这一阶段。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