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失常有哪些类型

窦性心律失常有哪些类型

窦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失常的全面解析

窦性心律是由窦房结发出的正常心律,其在心电图上的表现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 P波在Ⅰ、Ⅱ、aVF、V5导联直立,aVR倒置。
  • P-R间期大于0.12秒。

凡是由于窦房结自律性改变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称为窦性心律失常。窦房结自律性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其中神经因素(尤其是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少数情况下,窦房结的器质性损害也会导致自律性改变。

窦性心律失常的分类与特征

1.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儿童、青年和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其发生机制与呼吸过程中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张力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 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加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减慢。
  • 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变为规整。

心电图特点:

  • P波为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形态恒定。
  • 心率随呼吸变化:吸气时增快,呼气时减慢。
  • R-R间距或P-P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 P-R间期大于0.12秒。

2.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其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情绪波动、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使用有关。

心电图特点:

  • P波为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形态较恒定。
  • P波频率变化与呼吸无关,心率有时突然增快。
  • P-P间距或R-R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 P-R间期大于0.12秒。

3. 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窦房结内激动点的移动会导致P波形态、大小和方向的逐渐变化。

心电图特点:

  • P波为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
  • P波形态和大小不一致。
  • P-R间期发生长短变化,但均大于0.12秒。

4. 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

此类型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异常导致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匀,从而影响窦房结的自律性。

5. 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

异位激动(尤其是心房异位激动)可能导致窦房结激动提前发生,并引发一过性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成人(尤其是运动员和老年人)及睡眠时。其他原因包括:

  • 颅内压增高。
  • 血钾过高。
  • 甲状腺功能减退。
  • 低温。
  • 药物作用(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
  • 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病窦综合征)。

总结

窦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多样,影响因素复杂。其诊断主要依赖心电图表现,结合临床背景和病史分析,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指导治疗。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